记忆是人类学习与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人类通过感知活动把所获得的信息输入记忆系统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个体累积知识与保存经验并加以运用的过程;也是将人的心理活动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整体,使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得以实现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由结构和过程两种成分建构的系统。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登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被视为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是记忆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认知心理学把短时记忆解释为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与编码。
短时记忆使个体知道自己正在接收和加工的是什么信息,这使短时记忆扮演着人的意识的角色;短时记忆使来自感觉通道的信息得以整合,进而构成完整的信息图像;短时记忆对所加工与处理的信息起到了暂时寄存器的重要作用。
短时记忆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输入的刺激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编码就在脑中短暂存储,但是,其信息的容量相当有限,一是工作记忆,又称操作记忆,对输入刺激的信息再一次进行加工与编码,使其信息容量扩大,由于它是与长时记忆中所存储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的意义上进行比较广泛的联系,因此就是那些编码了的信息能够进入长时记忆永久存储。
短时记忆中最重要的是对刺激信息的编码。认知心理学把编码解释为对刺激信息进行简约、转换,使之获得适合认知结构的形式的加工过程。经短时记忆编码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被称为代码。短时记忆中输入的刺激信息主要以言语听觉形式(听觉代码)来对信息进行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