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4
要是2007多好,10年前,刚考上人大。现在穿越回去,可以选择出国学设计么,可以多实习为就业做准备,或者去打工旅行。但现实就是如此深沉。毕业8年的时间,工作6年,做设计半年,打工三个月,开店一年。工作这六年,体验了安逸和重复,也体验了不安和焦虑。不能说没有成长,毕竟写了几十万字的材料,做的也是组织管理的工作,也是与上下左右打交道。只是时代太快,进化太慢,离时代的脉搏太远,错过最佳成长期,耽误了最佳折腾时间点,也在一个安逸的环境定了型。也许本人骨子里的终极程序就是追求安逸。但是更纯粹精炼的创造力呢?脱离平台的个人价值呢?没有价值体现的安逸,实在是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啊。幸好出来了。尽管还是没有摸到门路,尽管还是没有养活自己,尽管还是前途未卜,尽管还是没有领路人、一个人过河,还是庆幸没有错过这个有趣的世界,没有错过另一个自我。
情景一:四元桥宜家三层,餐厅结账口,我拿了会员免费咖啡杯,但是找不到会员卡,我对收银员说手机里应该有我翻翻,收银员果断踢我结了其它,接着给后面顾客结。我全程心理活动大致是这样的:“我手机里存过,应该没删”,“记得微信可以弄出来,但是我好像没有一个公号是宜家的,啊呀血糖低”,“好像不太好找诶,后面排队的是不是在看我?管他呢,我又不是没有”,“奇怪,怎么每个文件夹都没有,诶?鸡腿变冷了怎么办?”一阵慌乱之中,好像外套上粘的一根头发飘走了,收银员贴心的提醒我“你头发掉饭里了”,我麻利地夹起一根头发往旁边一甩,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低头翻手机,哎呀好像还是没有,一个服装店老板的手机里存的几千张衣服图片,找宜家会员卡简直大海捞针。一波波结完账的客人端着盘子绕过我离开,我感到其中有的人肯定奇怪我不走堵在那里做什么,有韩国客人结完账叽里呱啦说什么,虽然感觉不是在说我,但现在这种外交局势,我怎么能因为五块失了尊严,只好跟收银员认怂,又补交了钱离去。
结论是饿着肚子不要出门,决策系统会失灵,只剩自己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