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恶魔Peter Dinklage赢得了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配角奖,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讨厌运气好这个词,它贬低了诸多的辛苦努力。我蜗居在没暖气的小公寓,每天数着铜板买晚餐时,我可没觉得自己走运。演一场话剧只赚50块,却坚持艺术的自我而拒绝扮成小矮妖精去拍广告。说我运气好,是对这些拼搏奋斗的否定,是对那个在布鲁克林冻成狗的小伙的侮辱。所以我不会说自己是运气好,我是有幸找到或吸引了才华横溢的人们。不知为何,我找到了他们,他们也发现了我。”
看到小恶魔的话,我深以为然。很多时候,在我们所看到的成功背后,是无数夜以继日的坚持。
01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并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艾利克森却在《刻意练习》中提出,从来不存在一万小时定律,他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因为在不同的领域所对专业性的要求都不尽相同,经过大量的实验,作者提出了刻意练习,即用正确的方法有目的的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单纯的一万小时是不足以让一个人从新手达到大师级的水平,因为人们练习到后面往往只是机械的重复,并没有得到正向反馈与提升。
Scalers在《刻意学习》中提出了“持续行动”这一说法,即坚持到1000天以上才能称之为持续行动者。作者认为持续行动应该有两个特点:1)长期稳定不低于预期;2)持续行动有一个最基本的节奏就是每天做,做足够长的时间,而且要保持稳定。
纵观前面几位作者各自的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那就是,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
第一,时间是一定要保证的,不论是一万小时,还是1000天,都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轴上来看待这件事情。没有什么速成,也没有投机取巧。
第二,在保证了训练时间的前提下,方法的正确性、训练时的反馈、以及投入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
那么我们再回到最前面,小恶魔Peter Dinklage说的话里,他说他最讨厌“幸运”这个词,因为人们一旦说出了,“你真是太幸运了”之后,也就相当于抹杀掉了小恶魔前面那么多年的努力。当然,在我们看来,小恶魔的成功,更多的,确实应当归功于他平时点点滴滴地努力。
他在剧中将提利昂所遭受的冷漠、歧视、不公,以及他内心的挣扎演得入木三分,有时候我会想,他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也经历过类似的遭遇,才能将剧中人物刻画的如此深刻。
诚然,在这个网络如此盛行的年代,很少会出现被埋没的人才,因为在这个时代,只要你肯努力,终会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你的一席之地。
所以,在我看来,努力是成功必要条件。努力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不努力,那就只能渐渐被社会所埋没。
02 一个人的成功,运气究竟占据了多大的成分?
之前看过一本书,《成功与运气》,专门分析了成功与运气的联系。
大多数人认为,成功只能靠天赋和努力。这些特质也确实非常重要,但由于争夺社会大奖的竞争异常激烈,要确保胜利,紧靠天赋和努力是不够的。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好运气都很有必要。
我觉得,翻译过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的确也说明了运气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为什么在选演员的时候,就挑选了小恶魔,而没有选择其他人?除了个人能力以外,还有很多主观因素,我们可以将其归为运气。
《成功与运气》的作者还认为运气是可以累积、可以放大的。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越努力,越幸运!很多时候,当事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正循环以后,后面的发展趋势,可能就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比如,小恶魔在获奖之后,应当会收到更多的剧本、更多的机会,也就更有可能获得更大地成功。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否认运气的成分,而应当怀揣着虔诚的心,承认运气,懂得感恩,期待美好。
03 时间会说明一切
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人们对结果的追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速成。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追求短平快,而忽略了事物最基本的发展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周期。
比如,我们生下来,先学会了爬,然后才学会走路,最后才会跑步。如果我们想加快进程,直接从爬跳跃到跑步,我想,结果应当不会很理想,中间也会遭遇很多挫折。
在比如,小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正常地说话,都是需要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可能有的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会晚一些,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不是着急、焦虑,而是持续地努力,等着孩子开口的那一天,虽然起步晚一点,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资质不同、环境不同,成长的速度自然不同。
如果我们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付出时间、精力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耐心一点,不用妄想一夜成名,至少也要让自己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自身的实力对得起那个所谓的称号。
其实,当我们做好了自己,成功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剩下的事,就交给时间,咱们静待花开就好。
怀左写作四期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