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先做哪些事?>
在上一篇GTD系列文章,分享了我觉得十分有用的“采铜法则”,主要是用来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说如何确定先做哪些事,同样也要分享一个好工具——“四象限法则”,这能让我们以另一维度再建立一个清单分类,可以反馈出所有任务的重要性格局,它也将使时间管理更具有整体感。
另外说个题外话,“四象限法则”的精髓也能举一反三放诸四海,帮我们辨别其他事物的重要程度或者解除选择纠结……
第一次了解到四象限法则是在史蒂芬·柯维的著作《要事第一》里,这本书一直都是时间管理的畅销榜作,并且被公认为有史以来真正能改变生活的时间管理书籍,柯维这哥们的另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号称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如果想有更多细节学习,都十分推荐阅读。
在现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速的社会里,很容易因完成过程的不稳定,产生一种事情堆事情的紧迫感。紧迫本身并不是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问题是,紧迫性而非重要性是我们生活的主导因素,这会加速使我们陷入被事情追赶着向前,忙完这件还有下件,这个逾期那个拖欠,“赶进度”成为常态。
但很多重要的事情,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总目标,而且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富有意义。但它们往往不会对我们有影响或逼着赶紧去办。对比于前面的紧迫,可想而知生活的方向总被“赶进度”逼着越走越痛苦和乏力。
正是为了更有效地讨论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问题,才有了四像限法则的时间管理矩阵。把我们所要处理的事情分别归于四个象限内,如下图: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在这都是需要优先处理的事件。是危机、急迫的问题、最后期限迫近的项目、会议、报告总结和准备工作等。这个象限里的事情如果被忽视将会带来不可颠覆的暴击,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很多重要事情之所以变得迫在眉睫,是因为被延误或因为没有进行足够的准备和筹划。
第二象限,重要非紧急,这个象限里包括长期规则,预测和预防问题,学习技能掌握新能力,通过阅读写作,或专业知识培养增长。可以说这个象限是个人成长的质量象限,其中的计划、准备和预防可以避免很多事情变成当务之急。先提醒一句,这个象限的事务如果不足够重视,将会在未来跳到第一象限,又变成迫在眉睫。
第三象限,紧急非重要,可以与第一象限对应着看,这个象限里的事务由于有紧急的属性,会蒙蔽我们造成重要的假相。而实际情况,这些事情即使重要,也是对别人重要。很多突然加塞的工作、会议和不速之客都是属于这个象限。生活中,那些追赶进度的人,也多是把时间花在了这个象限。不得不说,我们在第三象限花费很多时间,满足他人优先考虑的事情和期望,却经常认为自己在干第一象限的事情,这也是个常态。
第四象限,非重要非紧急,这就是一个浪费象限,可以说我们根本不必在这个象限白费时间。但有意思的是,人们往往被第一和第三象限折腾得伤痕累累,因此为了生存经常“逃避”到第四象限,完成一些事情找到心灵的慰藉。在这第四象限里的事情,不一定完全是娱乐事项,因为作为生活体验和享受,一些有意义的娱乐事项都是第二象限里值得去做的事情。但如沉湎于看轻松的小说、一味地看没有思想的电视节目、无营养的闲聊这些都属于第四象限浪费时间的事情。(我个人把这一个象限的定义稍稍修改,用来存放没有优先级取也没有时间规划的事件,相当于第三象限的影子象限,里面可以酝酿第三象限的部分事务)
谈谈自己的心得感受
对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边界模糊,我们很容易就认为紧迫的事情就是重要的。区别这两个象限的快捷方法是,扪心自问紧迫的事情是否有助于自我实现重要的目标,如果不是,则它可能属于第三象限;
四象限中,我们优先处理第一象限的事务没问题,但关注精力要大大的放在第二象限上,因为今天的第二象限事务,有些是具有到期激活属性的。就是说现在不紧急,但过一两个月就成为紧急的事务,它就会自动跳到第一象限。我建议是在酝酿、孵化之前就开始投入精力进行,比如像年底的重要考试,诸如此类的事务当然越早做准备越好。因此,第二象限才是“未雨绸缪”的重点;
面对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两个模式,可以在不同背景下进行切换。但常态的选择,肯定是以“重要性”为主,我们按照重要性模式来处理事情时,就处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也正由于我们在准备、预防、计划和增强能力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因此就减少了在第一象限的应急时间。从这看也佐证了上面所说的,应把关注精力大大的放在第二象限上。
不过在生活中,现实不可能完全的像四个象限规定的这般,可以分界明显一目了然。但即使这可以处理80%的事务,都可以称之为是好工具,并且可以结合其他维度和工具再进行矩阵分类,以做辅助参考。总之,这些把事务的各种划分,都是为了科学合理的使用时间,是让我们进行选择的理由,但我认为最最最重要的部分,仍然是“行动”加“持续地行动”!在下一篇,我将写写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及一些坚持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