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清,夜凉,夜一望无际。
明月孤独,明月悬空,明月照着人。
而这,又是哪里?
他在庭院,只在记忆中的庭院。
前面小窗,隐可见青丝峨眉。
回过神了,回过神来了。
他脚步轻快起来,急了几步,又缓缓。
窗里那人也不转过来,兀自对着铜镜,小心梳理着青丝长发,声音如月华泻下,轻柔美妙:“怎有这般走路的?”
他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朗声笑道:“当年大禹望月,也是这样急步又缓。这是圣人之风啊!”
声音在庭院中回转,惊起夜色如水,涟漪阵阵。
他似是,生来便如此豪放。无拘无束,尽兴自然。
中国历史上,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范蠡,一个是苏轼。
苏东坡生于北宋仁宗年间,和范蠡一样,都是跨界高手,他们都在几个领域成为独一无二的领袖。范蠡,既是政治家,又是隐士,还是企业家,而苏东坡呢,是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慈善家。
林语堂说过,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和范蠡一样,苏东坡也有跌宕起伏的命运,范蠡一生大起大落,经历过混混儿,谋臣,囚徒,将军,隐士,商人。苏东坡则是少年成名,后来因为朝局而屡次被贬和重新起用,最终死在返京归途。
如果把命运中的某个事件当成一个坐标,范蠡的成就,是在命运的前方,提前堪破命运,进退自如,甚至可以左右命运,比如,选择弱小的越国,结果越国后来成为霸主;在越王开始屠戮功臣之前开溜,然后文种转眼就死了,然而,世事难预料,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运气去堪破命运。苏轼的伟大,是在命运的后方,在命运发生之后的洒脱和自适,不堪的命运,在苏轼那会变得宽阔,平淡的命运,在苏轼那儿会变得有趣。
西方也有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比如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亚里士多德是科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学家;达芬奇是科学家,画家,设计师。苏东坡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这两位自然无法相比,可是,作为一位凡夫俗子,虽然崇拜达芬奇,但是更加喜欢苏东坡。
如果你想和达芬奇和亚里士多德成为朋友,那你多半要被高冷地拒绝,而如果你想和苏东坡成为朋友,只要不是奸邪小人,基本没什么难度,也绝对不用担心被当成屌丝,拒之门外。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
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属于苍茫的宇宙,属于上帝,而苏东坡则属于人间,属于芸芸众生。东坡所遭受的挫折,我们都可能经历,东坡的豁达,我们都可以读懂,甚至可以试着去拥有。
东坡一生经历丰富,所以,不论你的处境如何,如果你愿意,相信你完全可以从《东坡乐府》中找到一两首词,让你当下的命运变得有味道。
比如,当你遇到挫折,希望变得勇敢和豁达,你可以读一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感觉生活平淡,想让生活有一点滋味的时候,你可以读一下。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这首小词,写的是词人与朋友游山野餐的情景。词的上片写了一下风景,真正让我不断咀嚼的是下片。
苏轼与朋友游山,大概是腿有些乏了,腹中也有些饥饿,于是他们坐下来开始野餐。
他们吃什么呢?他们先喝了点茶,煎茶时,茶冒着雪白色的气泡,茶香漫漫迷漫开来,轻抿一口茶,一股微涩入喉,慢慢的,回味上来的清甜散入四肢百骸。接着,嫩绿的蓼茸和蒿笋上来了,它们的颜色正是这早春的颜色,青绿悦目,夹一根放进嘴里,可以咀嚼出这个早春的味道。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与朋友游山的闲适里,在这清甜的雪茶里,在这爽口的野菜里。
当你为生活四处奔波,有些厌倦,你可以读一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当你独自闯荡,历尽沧桑,可以读一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记得在某电视剧有一句台词:能把好食材做成美味的人不算好厨师,能把垃圾食材也做成美味,那才算的上高手。苏轼是位美食家,也擅长把普通的食材做成人间美味,比如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
然而,苏东坡最擅长的食材却不是鱼和肉,而是命运。不论何种命运,苏东坡都可以将其烹制和加工,变成脍炙人口的诗句,变成人世间独一无二的味道。
这大千世界,酸甜苦辣,变化无端,却不妨有人当成食材,做成下酒的美味。而这个人,正是苏东坡。如果你也想把你的命运变成可以下酒的佳肴,不妨读一下苏轼,因为他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菜谱。
当人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变成了可供我们欣赏的味道,或许便是人生化境吧。
苏轼的孩子出生时,苏轼说,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
他和孩子起名,苏迈、苏迨、苏过、苏遁。
苏轼为自己儿子命名,就写了自己的传记。
而写洗儿诗的之前十余年时间,苏轼都是在被贬谪中度过,苏过就是在期间诞生的。
过——一个文豪给自己的儿子取一个“过”的名字。为什么?
郭靖又为何给杨康的儿子取名叫过呢?一语双关。
错了就是错了,苏轼坦荡荡的告诉所有人——我儿子叫苏过,我用自己的一生铭记。
一个有胸襟的人,从来不会文过饰非。
或许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为自己抒发过不平,但朝人抱怨的习惯,苏东坡没有。苏轼的心与佛法相应,他是个“不执着”的人,即,不会浪费时间在这些没用的地方;不执着,才能豁达处事。
所以,他即便被贬到海南岛,也诙谐的向后人开玩笑: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惟有一幸,无瘴也。
他生来不肯叹息,却一生饱经苦难。
他生来不输于人,却一生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