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五月份数字货币行情一片大好,持续性的暴涨,自然导致关注和参与人数大增。此时,作为比特币的布道者李笑来再次出现在众多人的视野中,笑来老师作为布道者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尤其作为新进入的一波数字货币买家,惶恐错失这波暴涨的行情,对其具有煽动性的讲演可以说是带有几分崇拜的盲从。
比如在2017年的6月6日笑来老师就在微信一块听听平台上进行《区块链世界简明生存指南》的语音分享,当时售价200¥,很快便达到了上千人的报名支持。
当然在语音分享中笑来老师也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对此次分享的定义,原话近似于——“我不是在向大家推荐投资品类……只是拿出自己的思考来分享”。不过在不算太长的分享中,提到的少数几个正面形象的项目,根据当时的氛围自然在听众的心里已经被认定为好项目了。自当不用说,我们对这些项目投入产生的任何亏损都是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要交的学费,即便笑来老师极力推荐,事实也是这样,独立的思考和自我的决断导致了自己的一切结果。在此,只是找到从一开始了解这个项目的源头。在我看来当天还是有一部分人对这个表达出了一些兴趣。
分享中提到的语音部分的大体文字:“……咔咔买房还为参与此次讲座的朋友们提供大礼包啊,什么注册账户送两千元什么的,我把这个链接发出来给大家,嗯,那,我呢就会觉得说,这些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去解决现实生活当中应该解决问题的那些应用,而不仅仅是尝试着去解决比特币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所以在我的脑子哈,我就不用山寨币,不用竞争币,不用二代币这些词说他们……”[yikuaitingtingshare.mp4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https://pan.baidu.com/s/1lq1kaeft0ve0ntK-3JQE0A)。
可以在一块听听当期的分享中中看到一些用户的反应,实际上呢,是得到了不错的推广。
当时我也只是刚刚进入数字货币市场二个月,对很多项目都极大的疑虑,加之很多被人认定圈钱骗人的项目信息在圈子各种散布,自然对ico的形式具有很大的警惕性。偶然看到了一个这样看似可以落地的项目且没有赶风口急于ico,加之分享中的内容,对咔咔买房好感度顿时上升,既然是有意义的东西,我不妨参与一下。
然后根据一块听听中的信息加到了项目方的客服,获得了邀请码,注册进去大体看了一下,整体的感觉就像是理财产品一样,直到今天(18年4月),看到的官网项目的页面也和当初差别不大。
我对咔咔买房的臆想是会像理财一样,能保住个很低的稳定收益,至少不怎么会亏钱,然而这想法是错的。如果是像币市一样的自由买卖市场,作为一个保守的人来预估这种高风险,极端来说赔到零是可能的,但是可能不太正常。咔咔买房中没有看到实时数据行情也就没有关注到价格的浮动,自然没有太多风险的感知,拿到邀请码后就买了两份西城房产001号,成为了最早期的用户。在项目中确实有很明确的说明,会锁定项目三个月的时间,从六月开始到九月结束偶尔几次想起看了一下资产总值,总共投入了3000¥,加上一开始的优惠券的使用资产总值一直保持在3200左右,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600,不过这期间都是在锁定期。同时区块链的项目很多ico的结果出来了,有些项目确实有很高的收益,自此也算有了对ico的收益认可和经历。在九月份锁定结束的时候,觉着几千块钱在这里放的意义很小,随便投一个区块链项目上线后运气好的话还是不错的收益,至于风险,明显3000块钱并算不了什么。
锁定期结束理应可以进行自由买卖了,后来某一天想出手这两份产品,发现项目暂时关闭了卖的渠道,然后和客服有过沟通给过开放买卖市场的时间后就先放下了。
这两次沟通的大体意思分为以下几条:
1.转让市场功能的开通。
2.价格大跌,自然是自由市场,为什么不公开市场的实时交易以及挂单,甚至还设置了系统的最低挂单价为1280¥,也就是说不能设置低于1280的挂单,并且在几次尝试挂单未转让成功的情况下,挂单低价1281,仍然卖不出去,也就是钱被死套住了。
客服的回答就是会做出调整,并会回信息对此次质疑反馈,然而结果是两次都没有得到回复。官方的业务以及做事情的态度已经让我有了被愚弄的感觉。那怎么办,查一下资料找到咔咔买房CEO的联系方式,并且发送了邮件询问一下问题。没想到这么个项目投入3000块钱,不但损失一部分钱,还浪费了这么久的时间,之前的信任与认可也基本没有了,成了一件消耗人的烂事情。
邮件的内容以及回复。
那现在的结果呢,就是系统依旧设置了最低挂单价,我把我的两份产品挂到了尽可能低的价位,然后依旧卖不出去,仍然看不到市场的交易详情看不到挂单,这样的情况,就是认为是黑箱操作也不为过。根据邮件所说到项目方的电报群,也找到客服说过业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复。
每周会有三毛五的分红。照现在这个情况 拿回 我的 本金 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并且我还很怀疑提现功能是否是完善的,作为最早的一批用户如此被死套,不知道后续的用户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暂且不说咔咔买房当初融入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是否能够做到落地合规,就目前官方人员的做事方式,回应以及业务的呈现,看到这些情况还会有人买么,自己随便的试试水没想到就试到了这样的情况。项目方看似光鲜的背景难道就是如此的作风和成果?本来的业务问题没有解决,还发起了区块链的募集,这种行为看不到任何的责任担当。后续确实需要有一个结果放到公众的视野当中,来好好辨一辨这种行为应该得到一个怎样的客观的评价,这样的项目是应该继续进行还是尽早退出避免投资人的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