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有一个未接电话,是姐姐的。想着过一会儿回过去的,过了一会儿就忘了。
下午点名时,看到姐姐发的微信,说妈生病了,心肌缺血,喉咙痛,发烧。姐让我明天去,给一家人做饭。
还没回复,听到领导安排明天监考,本不该语文老师的,因为某种原因调长语文老师。
苦笑,我分身乏术。
下午放学后,去我妈家,姐姐也在,妈刚从村诊所回来。
晚饭不用怎么张罗,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在街上买了食物。
决定给全家人熬一锅稀饭。
淘一碗新鲜的豌豆,淘半碗米,添三瓢水。因为老老少少加起来9个人,所以要用地锅。
烧锅,对于现在这个天气来说有点热,但是旺旺的火苗似乎有治愈功能,烧走了对母亲生病的忧虑。
母亲坐在一边,我想安慰一下母亲,却发现自己不知如何表达。只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对她说明天炎症就下去了,喉咙就不疼了,自然也就不发烧了。
母亲情绪低落,说一些自己身体不行了的话。
我心里暗暗生气。母亲就是这样,从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不喜欢母亲这样的性格,可是有时候发现,自己也遗传了这一点。
但是转念一想:病中的母亲,正是需要安慰的时候,或者说,母亲是在求安慰呢。
晚饭后邻居来陪母亲说话,听说母亲肚子胀,立刻跑回家割了一大把小茴香,要母亲吃下说吃了就好了,与鸡蛋一块儿炒着吃,或者生吃也可以。
母亲刚喝完一碗稀饭,还有半碗鸡蛋羹在等着她吃,愿意听从邻居的第二个建议。
姐姐拿出一小把洗干净递给母亲。母亲慢慢地吃着,假牙与小茴香摩擦,发出声响。
好奇生的小茴香是什么味,就掰下一点嚼了嚼,并不好吃。
但是相信小茴香的疗效,母亲继续吃着。这也是一种安慰吧。
明天姐姐要上班,我要监考一天,做饭的任务只能落到我爸头上了,好在家里只有爸妈还有姥爷三个人,应该没问题。
还有什么能安慰母亲的呢?应该是她儿子、小女儿、孙子和孙女等不在家的亲人的电话吧,把这几句发给家人群,他们明天一定会打电话问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