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
----参加“互加计划”学习第一次作业
参加“互联网教育与课程改革”学习班已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三个主题的学习,分别是:“小”学校,“强”教育,“大”学习;小讲师带你走进全新学校;给每一个孩子一颗温暖的心。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中我认真做好笔记,按时打卡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面对这次作业的主题: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结合所学所感以及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要想把课堂从教到学转化,首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化,从“传授者”、“主导者”转化成“参与者”、“引导者”在课堂上少讲多设疑,“以生为本”的理念要铭记于心,外化于行。
这种由“教”向“学”的转化使我想到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化是做“牧者”而不是成为“纤夫”。牧者不去包办羊群的饮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羊自由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服务、保护着羊群,又尊重羊群独立的生命运动,让羊根据自己的喜好、食量、方式去自由采食,于是羊便能自主地、和谐地、健康地成长。试想,如果牧羊者强硬地干涉羊群摄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羊群,吃何种草、吃的方式、数量都严格控制,很可能造成牧羊人的抑郁劳疾,羊儿不再肥美。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依靠教还是依靠学,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答案是不言而喻。让孩子自主学习,不仅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为学生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重难点所在,让知识的种子生长到头脑之中,而非为传授灌输下的暂时寄存。 “养鱼养水,育人育心”。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则应该是生命的“牧者”,在一望无垠的知识大草原上,放飞心灵,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生命活动,在悠闲自得中实现提升。
我认为在教学中科学合理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的好方式。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拿我执教的6年5班的学生为例。自去年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我就结合理论不断在教学中实践。先与班主任董老师一起,客观分析每个学生的特长与不足,然后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组建以4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奖励机制。如小组内成员按学习实力自行排号,确定每组的1号、2号、3号、4号学生,不同牌号的学生在课上发言、听写、课文背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会有不同的加减分。如每组的1号学生都是在英语学习上很优秀的,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小组都会主动学习,他们在小组中的作用就是正面激励,影响2、3、4号学生像他们学习。在课上每答对老师的提问可以加1分。同样每组的4号学生就是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在小组内属于弱势群体,学习上需要小组成员的帮助较多。为了调动孩子们合作的积极性,他们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可以加4分。也就是说哪个小组要想评为优胜小组,教会4号学生学好英语是最关键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组长在合作伊始就开始快速的给组员分好任务,其他三名小组员认真倾听、迅速地投入到研讨中。无论是谁代表小组进行学习结果汇报都能做到:声音洪亮、表达完整、清晰。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从而为小组加分。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也是持续跟进的,无论是课上学习、课下作业,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纳入评比。每月末选出3组优胜小组,每学期末评选3组最优组。
这样既有短期目标让孩子们如小猴子摘苹果一样,跳一跳可以够得着。也有长期目标,使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只要坚持努力就会有收获。学习时如此,将来的工作、生活亦如此。孩子们在合作中不但收获了学习的乐趣,更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经过去年一年的实践,我们收获了可喜的成效。在全县的小升初学业能力测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可以说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认证了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扎扎实实的进行小组合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轻松教、快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