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时常有累的感觉。
每天被工作、更文、家务追赶着,忙完这个忙那个,有时候一坐就是三两个小时,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更文。
从早晨五点醒来,一直到晚上十一点睡觉,像个旋转的陀螺。甚至梦中都在想第二天的更文,脑子里始终有根弦绷得紧紧的。
有多久没有放松一下了?多久没有去享受一下悠闲了?多久没有晒晒太阳了?
于是打开《道德经》,温习一下读过的章节。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世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世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由于有不善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
老子真是一位智者,短短几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中国文学有幸,有老子,有《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就像中国文人的一方后花园,让我们累了可以躲到这里小憩片刻,看看天上的蓝天流云,池塘的天光云影。
在这一章里,老子将辩证法运用得出神入化。
世人往往只看到美丽,老子认为美是由于丑陋的存在。同理,有和无相互转化,长因短而存在,高因下而突出,前和后相互跟随。
由此,老子总结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
我从老子这一观点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张弛有度。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张弛之道,大而化之可以用来治国,小而言之,可用来修身。
生活的节奏如果一味地紧张,就失去了弹性;反之,过于悠闲松弛,又变成了乏味无聊。
运用到写作上,也是如此。
过于追求完美,就会陷入疲惫和僵化,谁能够做到篇篇精品?
我翻看简友文章,就像看一条曲线图,文章水平高低起伏。凡是篇篇精品的,大多不是日更,乃是周更或者间隔更长。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所谓的“长”和“高”,都有“短”和“下”来铺垫和衬托。反过来想,是不是可以可以理解为“短”和“下”成就了“长”和“高”?
拿美和丑来举例更容易理解。如果满世界都是美女,哪谁又是美女?正因为有丑的衬托,才显出美的突出。这也算丑成就了美吧?
我们往往看到了高山顶的灿烂美丽,却不知都是一路走来的艰辛苦难铸就。
我们只看到了蝉在枝头高歌的畅快淋漓,孰不知它要在黑暗的地下蛰伏四年之久。
没有丑陋就没有美丽,没有矮小就没有高大,没有落后就没有前进,没有积蓄就没有爆发。
作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写作上我总是想追求一种尽善尽美,圆融饱满。
然而心有余力不足,不能篇篇精品佳作,那么就学会给自己放松一下,偶尔小小偷个懒,伸个懒腰,打个呵欠。
今天的修整是为了明天的启航,今天的蛰伏是为了明天的高歌。或许,休息之后,明天的旅程会走得更远,歌声会更加嘹亮!
2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