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艺节目
定义
综艺节目是以电视为载体,以观众为传播对象,有别于新闻类节目、教育类节目和服务类节目,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节目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因此也受到各类人群的喜欢,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争雄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历程
综艺节目在我国内地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以综艺晚会为主的综艺节目开始让人眼前一亮的阶段;二是以游戏节目为主的综艺节目引发“综艺变革”的阶段;三是以益智类节目为主的综艺节目持续保持热度的阶段;四则是以“真人秀”为主的综艺节目繁荣发展阶段。
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在形式上(娱乐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内涵上也有根本性的变化。电视的娱乐性大大增强,娱乐的层次由浅薄的感官刺激逐步过渡到观众私人内心情感的体验交流,后提升至智力与生存耐力的较量比拼,娱乐的互动性在加深。
分类
综艺节目的节目类型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分为以下几种:选秀类(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婚恋类(如《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益智类(如《开心辞典》、《一站到底》)、游戏类(如《快乐大本营》)、谈话类(《金星秀》、《壹周立波秀》)及户外竞技类(分为明星类如本策划案的《极速前进》和《奔跑吧兄弟》和素人类如《智勇大冲关》)等,诸多的节目类型也体现了综艺节目的广博特点。
现状
良好态势
1.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5年,被称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井喷之年,具有数量众多和类型多元的特点:先后有200多档综艺节目亮相荧屏,且歌唱类、亲子类、竞技类、文化类、喜剧类等等不一而足;并出现了节目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升级老品牌与开发新节目并重,文化类节目数量和质量均有突破(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是先生》),电视综艺节目融入了更多互联网元素,积极开拓全产业链(如《我们十五个》实现电视与视频门户无缝对接、《中国好声音》联手途牛APP摇一摇抢红包)等亮点。据了解,在2016年,在播的综艺节目数量将达到400余个,综艺节目市场发展异常激烈。
2.真人秀节目逐渐成为综艺节目主流
综艺节目的逐步发展,从最早期的《正大综艺》(明星+游戏)到《快乐大本营》(明星+观众+游戏),再到《开心辞典》(观众+游戏),观众视角也从“仰视”演变到“平视”;直到满足观众表演欲望并为其提供舞台的表演秀型综艺节目《超级女声》(观众+选秀)出现,观众真正从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包括拥护者、认同者、反对者,他们通过投票参与整体进程);直至明星真人秀的兴起,观众可以在节目中看到原本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明星在节目中体验素人经历的日常生活及挑战,能够看到明星“出糗”的场景,观众形成了从“平视”演变为“俯视”的上帝视角的转变,真人秀节目渐渐成为新的收视热点,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与可观的观众市场。
存在问题
1.节目制作缺乏本土化,节目类型同质化严重
目前,综艺节目出现了优质节目的产能不足的问题。当前较为热门的综艺节目,节目形式同质化非常严重,尤其突显在选秀类、婚恋类及引进类综艺节目中。就选秀类节目而言,以模仿《美国偶像》的节目《超级女声》引领了全国选秀类节目的风潮,各种造星运动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各大卫视争相引进此类节目,尤其是在浙江卫视引进《The Voice》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获得巨大成功后,《加油!好男儿》《激情唱响》《大地飞歌》等克隆版本的选秀节目就迅速推出,节目类型撞车严重,没有实质的新意产生,也会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婚恋类则出现了《非诚勿扰》的成功火爆带来了极高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从而引发了各大电视台争相引进或模仿克隆婚恋类综艺节目的现象,瞬间各大相亲节目充斥荧屏,如《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我们结婚了》等节目的出现,没有新鲜的节目模式,必然引起节目的迅速消亡。
2.商业炒作严重,节目制作欠精良
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扩大节目影响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少电视节目制作方会开始选择商业炒作的模式,利用低级甚至恶俗的炒作来博得关注度和曝光率,大把“烧钱”在明星作秀、炒作话题上,过度娱乐化倾向严重节目宣传往往关注在节目嘉宾、导师身份及选手的炒作上,而非对节目自我消化及吸收上,而忽略了节目本身的质量。
二、真人秀
定义
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电视节目形态,真人秀节目一般是指由自愿参与者在规定的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点的游戏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的综艺节目类型。
分类
以参与者区分,主要分为素人类、明星类及混合类。
以节目内容区分,主要分为表演选秀型、野外生存型、职场创业型、生活服务型、益智游戏型、室内体验型、婚恋约会型等。
发展历程与兴起原因(待补充啊啊啊我写不出来)
在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综艺阶段、90年代后期的综艺娱乐阶段、2000年初期的益智娱乐阶段之后,现已进入了完全真人秀阶段。国内真人秀节目兴起较晚,并深受国外真人秀模式的影响。
现状
优势
1.季播栏目常态化
季播节目已成为卫视频道标配,各卫视均致力打造特色季播节目,例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和《花儿与少年》,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和《爸爸回来了》及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我是演说家》和《勇敢的心》等。到2016年,综艺季播栏目常态化将持续扩散,各大卫视都在抓紧真人秀节目的热度,力求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更多的招商投资额。
2.真人秀类型多样化,明星体验类户外真人秀迭出
各级电视媒体真人秀创新类型趋多样化,军营体验类、喜剧表演评论类、科学实验求证类、游戏竞猜类、亲子互动类、时尚类、美食类、魔术类、益智类、音乐类、医疗类真人秀均有涉及,其节目参与主体也涵盖女明星、男性、父子、团体等,不断突破既往寻求差异化细分。此外,明星体验类节目迭出,明星以另一种身份投入另一种生活中,即是对某种身份与生活进行体验——恋爱生活、婚后生活、军营生活、高中生生活、上班族生活等,以“真实”的反应和行动来构建叙事、制造看点。
劣势
1.照搬海外形式,缺乏内容创新
目前较为火热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大多以购买引进版权、照搬外国版内容为主要形式。这类节目以“体验”和“挑战”为关键词,采用纪实拍摄手法,注重发挥编剧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情绪感染力。然而,这种类型的火爆使其自身出现了跟风、同质化的问题。
2.真人秀节目“重名”现象突出
一大波以“极限”“挑战”“爸爸”命名的节目纷至沓来,让观众眼花缭乱,有些节目不仅名称相似,甚至内容也相近。比如,《极限挑战》和《挑战者联盟》等节目的核心理念俱为明星户外职业体验秀;《壮志凌云》和《冲上云霄》同属明星飞行类体验真人秀。还有的节目仅对既有元素进行简单组合叠加,缺乏实质性创新,难免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闪亮的爸爸》的环节设计、拍摄手法、背景音乐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发生“撞脸”。而《中国之星》被质疑是“《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三档节目的参与明星、制作团队甚至连镜头运用都有所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