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的日子

                                                                                       

2006年9月,接了一年级的班,一带就是六年。

那时候,大部分小学的班主任老师都由语文老师担任,我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我们这一级10个班,班级的学生都是按照入学考试成绩有序编班,以保证每个班生源不差上下。因为和我共事的几位班主任,在这所学校已经有些年头了,相比之下,来校只有半年时间的我,自然不算有经验的了。

记得,那是秋季即将开学,领导召集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到教务处抓阄。只见,十个纸团,十张学生名单。因为之前在公立校,平行班也就2个,并无此种经历。看着老师们时而会心的一笑,时而紧张的神情,莫名的,心里头七上八下。按惯例,老师们先抓纸团,然后领导按抓的班级编号,给所在班级学生名单。身旁的几位同事有鼓起勇气身先士卒的,有推诿着迟迟不抓的……领导在一旁催促着,“快抓,快抓!”回忆当时的场景,闪烁着儿童火花的目光,欢快逗趣的同事们,那时也是可爱如此,美丽极致。而小小纸团也真实地成为了,连接师生心灵的极细红线,“八班”,就此与我结下了六年的缘。

          云淡风轻的日子,相遇

九月开学了,八班的孩子们踏着晨曦,走进学校北教学楼二楼靠东边的第二个教室。排座位,记住孩子们的姓名,把饭食轻轻地盛到他们的小碗里;中午午休,掖掖被角,看着他们甜甜入睡;放学,和孩子们挥手告别,再拿起扫把,抬起课桌椅打扫教室,这一切的一切看似太平常不过了。几周下来,除了数学课或者其他副科,亦或是我不值班的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学生们都能看到我笑盈盈的面庞。

小家伙们的名字渐渐熟悉了:芮依、小璞、聪聪,有时把哲源和鸣超名字总弄混,两个小家伙总是纠正我,甚至时常埋怨我。下课了,只要有一个凑到我身边,其他的也就来了。有的为了和我说说自己的趣事,硬是踮着脚尖,把胳膊尽量搭在讲桌上,撑起小小的身体,和我亲密地交谈。这样的情形,我总是满足他们的要求,直到打上课铃为止。

校园的秋,来的清,来的静,也来的欢愉。和孩子们从陌生到彼此熟知,渐渐地,“我们崔老师说”这句话常常挂在他们嘴边了。那是一个周末,在前一日没有告知学生们的情况下,一大早体检去了。不告知,一是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当日的情绪,保证第二天正常上课;二是在把语文课调到下午的同时,也做好了速去速回的准备了。从早上7:30分到医院体检,9:00离开。9:20分回到办公室,稍稍整理后,正好赶上孩子们上课间操。疾步走进教室,和走出教室门的小家伙们撞个满怀。“老师,你到哪去了?”还没等我张口,另一个跑过来抱着我的腿,“老师,我们以为你不来了呢!”随着学生们一个个走出教室大门,我被团团围住了。蹲下身,抚摸着孩子们的臂膀,轻语:“这不回来了吗?快站队上操啦!”看着孩子们整齐的队伍向操场走去,不禁被他们的的话语感动,感动于彼此的依恋,感动于彼此的热忱、彼此的真诚,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们已经相互依存。

              暖阳,我的小确幸

冬季,孩子们的欢笑嬉戏总能驱除这个季节带给我的,莫名的冷清之感。我称他们为“暖阳”。

学校一年一度的“三跳运动会”总是能激发起师生们的斗志和为班级而战的信念,我们八班也不例外。备战的日子,我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学生们抡大绳,大绳一侧的我,纵身跃起,沿着地面上画的“轨迹”完成了一个完美的示范。从集体项目大绳到个人项目,我成为了班级最佳示范者。接下来的那段时间,我们抡绳的小胖手磨烂了,戴上了手套,跳绳的女孩子嘉怡扭了脚踝……时至今日,女孩子们跳绳时翘起的羊角辫,男孩子跳小绳抡绳的“嗖嗖声”,大绳队同学在绳间鱼贯而出,不停歇的画面,已永久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了。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运动会比赛现场,一年级的大绳比赛。我和小胖抡绳,男女学生共10人,我们创造了属于“八班”的奇迹,三分钟大绳零失误。接下来的每一个项比赛,学生们依旧这样认真地对待。三天比赛下来,八班总分排到了年级第一的位置。当看着小班长快活地跑向主席台,骄傲地把团体第一的奖状捧在胸前,台下的我和学生欢呼雀跃,是的,是汗水、是拼搏,让八班赢得了当之无愧的第一。

从那时起,在同学们眼中“八班”似乎就有了无所不能的超能力。六年里,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特质:每学期,八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荣誉,小小的奖状,带给同学们的满足感之后,更是来自老师、伙伴给予的那份自信;八班的学生可以做到同学之间彼此接纳、彼此谅解,彼此激励;家长会上,八班的学生可以全班深情地诵读《致敬,我的父母》;八班女生都有属于女孩子的那份洒脱,舞台上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那个……语数英学科竞赛第一,年级篮球比赛第一……教室里专注的神情,运动场上拼搏的身影,舞台上无与伦比的帅气和娇媚,是的,那个热情之我、勇敢之我、青春之我的八班已然定格在属于他们的那份骄傲里了。很庆幸,一份热忱、尊重、真诚,成就了我的小确幸。                   

          那一刻,我选择了守护

  带八班也有许多烦心事。                                小育育是聪明的小女生,古灵精怪。育育的同桌小面包是个不太言谈,一说话就羞怯的小男孩。两个孩子的父母在同一单位,彼此也都了解。孩子个头都稍低,就坐在班里第一排,因此,两个小家伙有点风吹草动,我也都是知晓的。

一日,无意间打开小面包没有装一支铅笔的文具盒,真是生气,“这课前准备怎么做的?”问明情况后,才得知育育拿了小面包的铅笔。与育育妈妈沟通后,得知育育妈妈近期也很纳闷:“一段时间育育每天都拿铅笔回家?”育育告诉妈妈,“老师天天都会发漂亮的铅笔给同学的。”在征求育育妈妈意见后,我和育育有了这样一次谈话。

“育育,小面包的铅笔是不是很好看?”

“嗯。”“就想把它们拿回家,还不想让小面包知道,对吗?”“嗯。”“没有了铅笔,小面包很伤心,不能写作业,怎么办?”“那,我把小面包的铅笔还给他。”就这样,在育育妈妈的帮助下,第二天育育把铅笔还给了小面包。这是一年级时发生在两个孩子身上的事情了。

三年级了,换了教室,但两个孩子还是同桌。育育经常会给小面包讲讲数学题,或者是帮忙整理桌面。一日,收餐费,小面包文具盒里的钱少了一百块,当我询问育育是否知道此事时,育育说知道在文具盒里,其他不知。以我的推测有可能是育育拿了。在和育育单独谈话时,我告诉育育,“育育要做小侦探,帮小面包找回一百元钱。”育育答应了。第二天,我主动询问育育侦查的情况,育育告诉我,她找到了那一百元钱,是在小面包书包里找到的。是的,育育还没有长大。

晚上,我把此事告诉了育育妈妈,表达了我的观点:育育和小面包熟知,于是,只要是属于小面包的东西,育育都想拥有,所以,有了拿一百块钱的举动。本以为,此时就此了结了,可是就在又一次的缴费中,小面包的一百元钱又不翼而飞了。我断定是育育所为:怎么办?继续守护这个小女孩成长吗?尽管有些失落,可面对这样一个似晶莹剔透水晶般的育育,我不愿让她有任何的瑕疵。我告诉育育,这件事是我和育育的秘密,如果愿意,第二天可以把一百元钱,悄悄地放到我办公桌的抽屉里。就此,育育和小面包不愉快的小插曲结束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懵懂的育育长大了。褪去了古灵精怪,有了优等生的特质: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学习努力,还成为了数学学科代表,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很庆幸,在育育成长的过程中,我坚定地选择了守护。是的,孩子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她的心灵出现了毛病,那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它。

          谁说,孩子们的青春我不懂

2010年9月,八班的孩子们升入四年级了。看着男生三五成群地把用胶带缠的大大的纸团,当皮球踢,女孩们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莫名地想起了,我,童年无拘无束快乐地游戏。于是,破例把一节语文课改成游戏课,我“现身说法”,把儿时玩的“打纸包”“赶鸭子”“跳房子”“砸沙包”这些游戏教给了学生。有了这些游戏,学生们课余生活丰富了,快活了。为了调动起他们玩游戏的积极性,一有时间,我也会参与其中。

除了游戏,八班的男生也会经常去篮球场,看高年级同学打球。那日,我“混”到六年级同学的一场业余篮球赛中,打中后卫。八班男生,看到出现在赛场的我,瞠目结舌,要知道,温文尔雅的崔老师弃优雅不顾,来到赛场秀肌肉,是用了多大的勇气啊。此后,在我的影响下,八班,不光组建了篮球队,而且全班男生都成了篮球场的常客。其实,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学老师的谏言:多参加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尤其是男孩子,这一点尤为重要。

六年级了,我们班的依依班长,告诉了我,她近期的苦恼。因为爱和班里的男生小黄同学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是聊聊天,所以同学们都议论他们是男女朋友,她不知如何做,甚至这段时间,都不敢和小黄同学说话了。是的,步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会有懵懵懂懂的感情,可是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依依和小黄的交往,是同学之间的友谊呢?为此,八班以“最美青春”为主题的班会召开了。我告诉同学们,八班,这个大家庭经历了六年的磨合,才有了今天的和睦。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每一位同学为班级的无私付出。六年的时光,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能因为狭隘的想法而玷污。

话音落,我请同学们起身,并请男女同学拉起手来,告诉他们,友谊不仅仅只有同性间有,异性间的友谊也是美妙的。我们可以拉手,可以拥抱,友谊就是互帮互助,友谊就是为了一个目标携手同行。考虑到,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更早的步入青春期,我特意把女孩子留在教室,讲了“红苹果的故事”。告诉她们在青春期的女孩子,就像涩涩的青苹果,摘下的人咬一口就会扔掉;反之,人们对成熟了的红苹果更加爱不释手,如视珍宝。其实,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给孩子们讲,如何爱护自己、保护自己,而今天面对成熟的姑娘们,更多了些对女性的怜惜和疼爱。 六年的时间,有感性的呵护,有理智的教导,才有了我们彼此的心灵和理智的和谐,才有了孩子们的自尊自爱和勇敢担责。

夏日,2006级学生毕业典礼洋溢着欢聚的气息。而此刻,和同学们攀谈的情景,以及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我充实的精神生活里的回忆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