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郁达夫先生的《薄奠》之后,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三部小说都是写与洋车夫有关的故事:
1919年鲁迅以北京洋车夫为题材写成的《一件小事》,小说写的是“我”坐的人力车撞上了一个老女人。车夫没有责任,但还是扶起她并一同走进一所巡警分驻所,对“我”不予理会。这篇小说篇幅很短,全文不到一千字,它的思想意义不亚于一篇中长篇小说,歌颂了劳动人民的阶级友爱、正直无私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薄奠》写于1924年,讲的是一人力车夫企望买一辆旧车以摆脱被剥削的境地,但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一家人的生活难以维持。小说的“我”车夫死后买了一辆纸糊的车去坟上祭奠。《薄奠》是郁达夫早期创作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标志着作者冲破个人的藩篱,把创作方向指向了社会,通过对北京的一个洋车夫及其一家悲惨生活的描写,愤怒地控诉了人吃人的社会制度,表达作者对下层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骆驼祥子》写于1935年,小说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叫“骆驼”名字叫“祥子”的洋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随着农村日益凋蔽的发展,他来到了北平开始新的生活,最终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骆驼祥子主要内容。然而,他的希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这三部作品中的洋车夫形象是中国城市下层劳动人民的缩影,是中国革命中坚力量的象征,他们本性善良、命运悲惨,他们的觉醒是中国的希望。特别是《薄奠》和《骆驼祥子》,他们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