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球结构:
治疗眼睛最好的一点就是“闭着眼睛想象”,同时让眼睛做各个方向的运动——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左视上下运动、右视上下运动、上视平移运动、下视平移运动、45度左上右下斜向运动、45度右上左下斜向运动、逆时针旋转运动、顺时针旋转运动、对眼运动等各十次,最后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气沉丹田,做深呼吸十次,结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靠意念让眼睛向前、向后运动,就是对眼球进行按摩,通过这个运动把晶状体恢复到原来的弹性上。
【第一次作业】每天锻炼眼睛,方法包括冥想或者望远,看看每天能够坚持多久?比如可以闭着眼睛,用眼睛写“米”字,用眼睛画圆,正着画、倒着画,然后用意念向前向后运动,另外中医讲究:意念到哪,气血就会到哪,因为在用意念的时候,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流和气血,气血一足,病就不会上身了,相应地视力就可以恢复了。建议:半小时休息三、五分钟。
医疗的至高层次——修复自愈力!
健康四要素:吃好(营养)、睡好(休息)、合理运动、心态平和。
我们的目标:健康的人生——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
二、消化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脏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视觉和听觉)。
民以食为天!吃饭应该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中医的功能观:
1. 元气论:通天地者——气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 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阳化气,阴成形)。详见:黑白鱼图
阴阳是气的两种对立状态。
是一种互相交替循环的动态状况,这才称其为道。
3. 五行:动态平衡。
相生:木(肝)生火,火(心)生土,土(脾)生金,金(肺)生水,水(肾)生木。
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脾胃(方便记忆的记录)。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大小肠。
哲学观:相互对立、相互统一。
解剖讲形态,中医讲功能。
脾胃对应的是“口”,就是和进食相关。脾胃好了,形体也会呈现健壮;而思虑过度,就会伤到脾。
脾、胃: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气生清就能把一些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
心、肾:心是火,要降下来温热肾水;肾是水,要升上去控制心火,因此,心肾要密切配合,稳步平衡。失眠就是因为心肾不交而导致的。
肝、肺:左为阴、右为阳。肝为阴,需要生发;肺为阳,肺气要降。
身体就是一个小的圆周运动,有升有降,只有当升降都一致、正常的时候,身体才会好,如果有哪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会累及到其他地方。
感悟:身体的状态自己最清楚,但前提是你要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不是一个阶段目标,而是一辈子的持续经营和管理。
三、运动系统:
1. 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2. 功能:运动、支持、保护、钙质。
1)在骨的生长发育中,使骨变长的是什么结构?使骨变粗的是什么?
骨的变长:骺软骨的骨化。
骨的变粗: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2)如何才能长高?
遗传因素——提供了身高发育的可能性,占70%。
后天环境——提供了身高发育的现实性,比如营养、睡眠、锻炼、关爱。
骨头杀手——抽烟、喝酒、熬夜、常喝碳酸饮料、浓茶、咖啡、缺少锻炼、晒太阳少、不合理饮食、性早熟……
每天的生长高峰是什么时候?睡眠最重要,第一个生长高峰在23点-3点,必须进入深睡眠才能分泌生长激素,5点-7点是第二个生长高峰。
3)姿势不良对我们脊柱的影响:
鼻窦炎:鼻旁窦里面就是一个空腔,属于呼吸系统,和呼吸有关,鼻旁窦内都覆盖着有呼吸系统的皮肤黏膜,这些黏膜和鼻腔的黏膜是一致的,所以,鼻旁窦对我们身体有几种作用——首先它是一个腔,能减轻颅骨的重量,它里面分布着鼻粘膜,对我们的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过滤灰尘、对空气加温,甚至还能过滤一些细菌,包括发音中的鼻音可以起到辅助发音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感冒、鼻炎分泌一些粘液,就会储存在鼻旁窦内无法排出,时间久了这些粘液还会形成息肉,导致头痛。要想预防这些疾病,还是需要将身体调养好,不要感冒,如果有了感冒还是需要及时治疗。
颈椎和腰椎最灵活,所以受到的伤害也最多,一个人的形态就和日常的习惯息息相关,比如单肩背包造成的高低肩,还有大多数人为右撇子,右侧肢体比左侧肢体活动的范围高,所以,通常情况下右肩要比左肩高一点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多运动一下左边的肢体。
“肉为墙”出自《内经》,肉就像房子的墙,保护了里面的内脏器官,如果外面的肉厚实,里面的器官相对应也会更好一些。现在的房子里面有钢筋支架,更接近于运动系统了。骨骼相当于钢筋,肉就相当于墙,墙越厚就对里面的钢筋保护的越好。最好的锻炼就是练好肌肉,又因为人是直立行走的,所以下肢的肌肉锻炼比上肢更重要,腿部的肌肉锻炼好了,这个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都会更加健康。老年人最好的运动锻炼是做瑜伽和普拉提,还有打太极、八段锦、站桩等等舒缓一些的运动。中医讲到:筋长一寸寿长十年。这个筋就是指肌肉两段的肌腱,包括关节外面的一些韧带。当人的柔韧性好了,整个人活动的范围就大了,协调性就会更好,那么,到了老年的时候平衡感也会更好。
感悟:我们是行走的人,为了更健康,要保护好我们的脊椎,锻炼好我们的下肢肌肉,生命在于运动,但一定要合理运动,找到适合的、正确的方式去运动,否则就是伤害。我们需要养身体,而不只是靠一些滋补,消耗减少了,就是最好的提升,睡眠就是最好的大补。
个人感悟:
特别感谢寇组长为我提供的老年人运动方式。说到太极,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经同事介绍和一位老师开始练习,但是,那个时候的我非常执着,一个动作会练很久很久,比如长时间地蹲马步,后来导致膝盖积液,从此开始了和中医打交道的不解之缘。在练习太极的过程当中,我体会到了事物还是会有“中间”的,而不是我之前认为的“非黑即白”,这就是平衡的重要性吧。另外,听完了组长推荐的《黄帝内经》音频,帮助我度过了《心理学与生活》中“心理障碍”那一章节带来的不适感,更加体会到了人要顺应自然,要顺应天地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一来,方能更好地过好自己的这一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