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快速构建参与感?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我(黎万强)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AI】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参与感的摄影展活动。
小米的《参与感》我曾经看过整本书,但是说实话是囫囵吞枣,我没有很好的拆解这些知识化为己用。
为什么这次又重新开拆呢?因为最近我要策划一场摄影展,希望为摄影展设计进参与感的元素,所以我准备认真的学习和拆解一下,真正的化为己用。
所以我目前的A1是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参与感的摄影展活动。
【I标签】新知与旧知
我用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来追问一下。
所谓参与感就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服务,销售,品牌的过程中来,让这个品牌可以让用户可以触碰到。
所以从这个定义,小米从三个战略来切入:
爆品:雷军定义的爆品战略就是找准用户的需求点,直接切入,做出足够好的产品,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在这一款产品上做突破。也就是我们讲的单点突破。互联网最核心的打法就是单点突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所谓“以用户为中心”,就是说:别想别的,先把产品做好吧!做成大家都想要的爆品!
坦白讲,原文写的太精炼,我们看书如同隔靴挠痒。所以我打算用自己的理解把原文详解一下,因为“参与感三三法则”很重要,所以我觉得与以往拆书不同,今天的【I】部分应该是个重点:
(1)首先,无论是三个战略,还是三个战术,都在说构建“参与感”这件事,都在想说怎么让用户(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用户)参与进来这件事,所以不要跑题;
(2)其次,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战略,什么战术,以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战略就是我们的目标,
战术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怎么做,
所以战略是高大上的东西,战术是接地气的东西,
二者的关系就是通过战术中的做法我们有可能实现战略中的目标。
(3)原文中并未指出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的关系,但貌似他们之间是有某种关系的。
也就是“做爆品”这个战略和“开放参与节点”这个战术是相关联的,用开发参与节点,列如开放产品的设计节点给用户参与,是符合做爆品这个战略的。
“做粉丝”这个战略和“设计互动方式”这个战术是相关联的,设计与粉丝互动的方式是符合做粉丝这个战略的。
“做自媒体”这个战略和“扩散口碑事件”这个战术是相关联的。扩散口碑,设计这样的事件是符合做自媒体战略的。
(4)最后完整说一下“参与感三三法则”。
要想构建“参与感”,我们可以设定三个目标:
第一,“做爆品”,要做某方面最好的产品;
第二,“做粉丝”,要让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都成为我们的粉丝;
第三,“做自媒体”,让我们自己、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用户都成为“产品代言人”,去帮我们宣传。
如何才能达到这三个目标,我们已经有三条途径可操作。
第一,要想“做爆品”,就要“开放参与节点”,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来;
第二,要想“”做粉丝,就要”设计互动方式“,让用户持续与我们联动;
第三,要想”做自媒体“,就要”扩散口碑事件”,让用户把他们认为好的内容和感受帮我们传播出去。
根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我自己碰到的参与感设计问题进行了拆解。
最后得出我的新A1问题是:
1、如何让核心成员参与到摄影展这个产品的设计中去。
2、设计怎样的互动方式可以让摄影展的目标用户与我们进行互动。
3、要在哪些自媒体上做扩散口碑的事件,让目标用户帮助我们去传播?
A2标签
1、我先把参加摄影展的各位摄影师都拉一个群,然后让大家一起参与到设计摄影展的这个事情中来。我给出一个设计方案,让大家讨论。
并建一个新的微信群,可以让喜欢非洲摄影的国内朋友加入微信号与摄影师互动。让总部发布信息的时候,同时带上这个微信群,让大家可以自由加入。并在群里进行产品拍卖,和明信片的销售。
2、我准备设计一个可以让人站在照相后面可以路出头拍照的展板,这样观众可以拍照分享朋友圈,吸引更多的人到现场来拍照。
照片上会有一个贴拍卖价格的位置,可以让用户直接参与拍卖。
3、我会写一篇微信文章《来自贫民窟孤儿院孩子们的梦想》,并通过波布非洲微信号,公司微信号等进行传播,让观众可以参与传播,在最后会有赏赞的链接,大家可以直接参与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