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你们是待嫁的姑娘,我要将你们精心装扮,让你们面带微笑,穿着得体,端庄大方,不卑不亢的走出家门,走向远方!
放假之际,当听到校长说,有爱心人士要联合向我们学校捐赠“读书吧”,心中是满满的激动和窃喜,可他们也有个小小的要求:需要学生的手工刺绣作品20件,校长马上安排我,尽快完成20件作品。学生作品是有的,并且很多,当由于忙,都没有进行装裱啊!不可能把没转裱的作品给人家吧!于是放假后,我们一家就投入了这项浩大工程,(期间还要照顾我的微信阅读群,完成21一天充电行动简书)。买装裱材料(吊穗、珠子等)、进行装裱、制作小标签,确实不简单,但想到能为孩子们创建温馨舒适的“读书吧”,心中也是乐意的。我的女儿积极性最高,她的想法顺应时代潮流,每件作品都要求我们做的尽善尽美。是啊,这小小的手工作品,花费了孩子们多少时间,也意味着孩子们的成功,能不精心设计装裱吗?更何况,它是献给爱心人士的礼物。这十多天,经过奋战,终于结束了。贴标签、打包,看着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心中是满满的成就感,可想想它们马上就要离开孩子们离开我,又有些许的不舍。
带领孩子们进行刺绣已多年,每到刺绣课,总能看到他们被针刺的小手、也能看到他们学会穿针引线、学会一种针法或完成一幅作品后欣喜的笑容。总也忘不了一年级小朋友初次学刺绣穿不了针的无奈;没能加入刺绣社团的孩子利用空闲时间来我处学刺绣的渴望和听到这周没有刺绣课的失望。(我校有六个社团,由于学生少,每周只能有三个社团开课,且每个孩子只能参加两个社团的活动,我的刺绣课两周一节,周五1点至2点,社团的孩子来自不同班级,小到一年级,大到六年级。)课堂中看到他们互相帮助,大手拉小手,初学的孩子也绣的像模像样,真是令人感到欣慰。
绣花,是一件细活,低年级的孩子一学期能完成一件作品就不错了。我也知道孩子们绣一件作品不容易,因此,设计最美的图案,指导孩子用最美的丝线、最美的色彩搭配去完成。同时,也指导孩子自己来设计喜欢的图案,绣出自己设计的作品。收获是客观的,孩子们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欣慰,真是“丝丝见真情”。
记得六年级的刘娜同学写过的一篇文章:“我是2012年二年级时转入大泉沟学校的一名学生,今年我已经六年级了。我转入这所学校时,这个学校就有四个兴趣小组,其中就有手工刺绣小组,当我看到展览室里有那么多精美的刺绣作品时,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刺绣兴趣小组,到今年我已经学习了整四年。每周星期五下午2点半到3点半,我们就在一年级的教室里集合,尚老师把准备好的图样放到讲桌上,我们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副图案,然后尚老师会根据我们选择的图案把我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是大屏幕上会滚动播放一些关于这些图案的精美成品照片,我们一边浏览,尚老师会一边给我们讲解一些刺绣要点及注意事项,然后我们就自己开始绣。在刺绣过程中,尚老师随时指导和纠正。到了每个学期末,我们还会将自己一学期所绣成的作品进行一场展览比赛,评出最好的作品送给当地刺绣专家,在大型民族展览会时进行展出,还有外国人买过我们学校学生的作品。有时候,尚老师还会请来一些当地的刺绣能手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习刺绣,选线配色都会教。碰到下雨下雪,天气太冷的时候,尚老师就让我们把绣样带回家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绣,尚老师也会在下午放学后去我们家里指导我们。如今,我已经能独立的绣出一副精美的作品了。学习刺绣这四年时间以来,我从一开始的好奇到现在的认真投入,这一切都离不开尚老师的耐心指导。刺绣是一门复杂而又需要付出极大耐心和细心的活动。我刚参加了一个月就有点退却了,虽然刚开始尚老师建议我先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绣。但是在绣的过程中,我的线要么打结要么断线,看着大屏幕上那么精美的图案我却绣不出来,一下就失去了耐心,后来的两次活动我都借口肚子疼没有参加。后来尚老师从同学口中得知了我不去上课的原因,下午放学就到我家来了,当他看到我家炕上奶奶绣的床套和十字绣时,就跟我说:“你看看,你奶奶七十多了眼睛还那么好使,家里又要放羊还要种地还要给你和弟弟做饭,奶奶一天难道比你闲吗,奶奶都绣出来了这么精美的图片,你就真的承认你不行吗?”,受了刺激的我突然觉得尚老师说的对,我怎么就不行了。于是后来的刺绣课我都坚持去上,从一针一线,简单的图案开始耐心的绣,终于在学期末我已经能绣出一片片荷叶来了。冬天快放假的时候,我特意去尚老师那里要了一些绣样,拿到家里去绣。尚老师说如果我绣的好,开学就把我的作品送到飞天刺绣合作社去展览。就这样,每个寒暑假我都坚持绣一些图案,现在,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已经是低年级学生的手工指导老师了,我觉得很满足”。
记得家长张玉琴也对孩子们学习刺绣写过这样一篇稿子:“我的孩子今年已经在大泉沟小学毕业了,在大泉沟学校上学期间,每天回到家里除了作业,偶尔帮家里干家务或者洗衣服外就是抱着一堆刺绣花样图案书翻来覆去的看。刚开始我们觉得这样是浪费孩子的时间,过了几天,学校老师打电话让我们去参加家长培训会,去了才知道是我们村的致富能手韩雪琴在学校里组织的手工刺绣交流活动。村里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刺绣专家可了不得,出过国,还在县城里有专门的手工作坊,经过她手指导的作品能卖到几百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如果能学到这项工艺,我就不用外出去打工了,在家就能创业致富。经过了解,我们知道,大泉沟学校就给学生娃们专门开设了这门课,从最基本的图案选像,配色调线到刺绣工艺整套流程都给孩子手把手的教。以后孩子再放学到家,不仅在家里着刺绣,我和孩子奶奶也跟着绣,学校的尚老师每期都会给孩子多送几个图样,回到家里孩子会和我还有奶奶坐到一起绣,家里现在有好多的墙体挂饰、沙发床套、鞋垫子等都是孩子和我们一起绣的。我们家里条件不太好,学校的尚老师就联系了韩雪琴,把我和孩子的奶奶吸纳进入了当地的刺绣合作社,每做好一个小样就能卖到5块钱,大件绣品另外有提成。现在我家每月依靠奶奶和我的刺绣就能多补贴家里1000多块钱。孩子闲暇时也会帮着绣,绣出的也能卖到三四块钱。学校刺绣作品展厅里孩子们绣的刺绣作品真是精美繁多。有时候学校还会联系马蹄乡政府,把孩子们和我们家里人做的绣品放到民族展览会上去评奖,奖金政府会寄给学校,学校再原封不动的转发给我们。山区缺少娱乐活动,通过刺绣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填补了我们的闲暇的活动时间。我想,孩子学习这门手艺,不仅是学了养家糊口的本事,更重要的是我们牧区的这种刺绣工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
还记得同事王建霞对我“针尖上的课堂”的评价:“尚晓军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心系全体学生,关注地方文化发展的好老师。他所从教的学校地处偏僻,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很难接触到外界的新鲜事物。尚老师常常在思考怎样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展示别样的风采。他发现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子上总是点缀着好看的刺绣图案,这些精巧的图案使尚老师的心思活了起来,他一边忙于学校管理、一边忙于课堂教学、一边忙于民间文化调研。在长期的积累和访谈中,他认为把这种传统的刺绣手工艺引入课堂教学,从娃娃抓起,在少年儿童中加强民族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继承和抢救这种面临失传的珍贵手艺。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同事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刺绣教学就这样悄然开展起来。在课堂上尚老师先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告诉孩子们刺绣是祖先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其蕴含的文化可折射出草原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每到刺绣课上,五彩的丝线把老师和学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用心地学,民间刺绣渗透了孩子们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我见证了尚老师为弘扬民族文化而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我坚信他的付出必将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7年3月,兰州晚报记者雒焕素的采访并发表了相关报道《肃南孩子王的绣花生活》,被多家公共媒体网站转载,报道称:“刺绣文化进课堂,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民间文化的感情,增强、提高了全民保护民间文化的自觉性”。2017年8月,甘肃晨报记者郑芃生的采访,采访报道发表在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的未来导报8月11日刊,郑记者以《尚晓军:“绣”出一份教育情怀》为题,叙述了他这些年为牧区教育的艰辛付出。
是啊,刺绣课堂的开设,使孩子们获得了一项技能,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为为传承民间文化出了一份力。可这些作品将要走向远方,去追寻他们的价值,去发扬光大,我为什么会有些不舍呢?
爱心人士即将收到这小小的礼物,我也随作品一起寄出了《给爱心人士的一封信》,但愿他们能收获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