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在讲任何哲学相关的事情时无法绕开的一个人,他是起源,他是方法,他是思想,他是实践,他代表着一种对生活无时不在反思和明析的状态。

他的死亡,也变成了对他思辩的一种延续和体现。虽然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格言,但是苏格拉底是最完全和彻底的实践者。

闭上眼睛,想想一个衣着简陋,秃顶,肿泡眼的男子,在街头随意地走着,向任何所遇之人提问,和任何所见之人谈论。

他抛出一个问题,让人回答,又从回答出发,提出回答里的漏洞,让人不得不一再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答案,直到脱口而出的,从直觉出发的答案,慢慢变得完整、有条理、合乎逻辑。这像是一场启迪。

让我想像一下,苏格拉底走进我的办公室

苏:你在做什么?

我:在工作。

苏: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为了换取收入,过上好日子。

苏:如果你不工作,是不是就不能过上好日子?

我:这个我没想过,大家不都是这样吗?用工作换报酬,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过上宽裕的日子。

苏:你换了个说法,从好日子变成了宽裕的日子,是不是意味着你感觉,工作只能让你变得更有钱,却不一定能让日子变好。

我:可能真的是这样,因为工作了多年,我并没有感觉到因为工作,日子变得更好了,顶多是钱多了一些。

苏:你所说的好日子,究竟是指什么呢?

我:好日子就是理想中的日子,是不为缺钱而担心,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身体健康强壮,能体验运动的乐趣;亲密关系稳定而深入,是彼此的信任和支持的力量源泉;有价值,能在某个领域做到很不错的程度。

苏:你通过工作,对实现你所定义的好日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起到了解决经济来源的作用,不至于在生存层面消耗精力,能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这样的聊天可能会继续下去,直到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理解到的角度。没有深入思考的方面。

真希望生活中有一个苏格拉底式的人物,不断地追问下去,不断地深入一个主题,让人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完善,不得不直面人生。而不是像现在一一样,在一个个短视频里,找几句抖机灵的话,来应对生活的场景。

苏格拉底之死,也是一场对他的检验,当环境不再像以前一样安全和稳定时,当死亡的可能一点一点袭来时,怎么反应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底色。

他坦然面对,甚至将死亡当成了一个终于可以研究的对象,他依然给追随者谈话,将自己的观察、思考,一点一点传播出来,他没有名利和得失之心,他一定想不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句一字,都会永远永远地流传下去。

他做了什么吗?他只是做了自己。

同时代里思想的伟人,在印度的悉达多,放弃王子的荣华富贵,娇妻美眷,在不断地出走、苦修、思考、经历中,悟出了佛的思想。

在我国的孔子,积极入世,传道授业解惑,将儒家思想一点一点扩充到国家层面,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苏格拉底的生平,没有这样的传奇和不朽,他仿佛就是一个爱说话爱聊天的老头儿,随性地生活在我们周围,提醒我们,生活,思考,反省,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