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跟同事边吃饭边看个《欢乐颂》放松下,有一幕王柏川跟樊胜美说,“小美,我们可以买房了!我爸妈会付首付!”樊胜美脱口而出,“写我的名字吗?”同事就说,“樊胜美依然还是比较势利。” 我接着说,“她就是缺乏安全感。”同事继续说,“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
对啊,对于成年人来说安全感确实是自己给自己的,但现实并不是眷顾每一个人的,由于家庭,由于婚姻,由于工作,我们都会缺乏安全感。
01.
你一直都在找安全感吗?
相信每个人都在寻找,不论是精神的、物质的,还是身体的。大家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是每个人对安全感的追求。但在我看来,安全感只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心智成熟的安全感,另一个是和他人和谐共处的安全感。
02.
之前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名字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正如这个影片名字一样,松子的一生都是被嫌弃的,源于从小松子父亲对松子不苟言笑,在松子眼里,父亲更偏心于生病的妹妹。有一次跟父亲一起看演出,发现自己做鬼脸能讨父亲一笑,从此便养成了为他人而活,不断试图从别人那里索取爱的性格,至此她成了让人痛惜的人。
松子就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却恰恰不懂改善自己心智的人,她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
我们都不想成为这样的松子,那我们如何来获取自我心智成熟的安全感呢?
之前看过一本书,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他在书中提到,“自律,它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主要的方法。” 那么我想,自律应该可以让我们获取自我心智成熟的安全感。要自律,我们要怎么做?
我想,我们可以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个是积极主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去选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该思考自己要如何过这一生。比如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先让自己充实,让自己有一定的创造力,然后去影响他人,改变环境,所以我会注重自己从内而外地改善自己,并朝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
第二个是以始为终,意思就是做事情之前,先认清方向,提出目标,然后再作出计划。大多数人都很努力,但为什么还是很迷茫,原因就是没有目标。我们都像漂泊在茫茫海上的船只,如果不清楚自己要去哪里,那要么停留在原地,要么被风吹得分不清东南西北,要么石沉大海。
第三个是要事第一,意思就是我们要分得清哪些对我们的目标更为重要,然后马上行动起来。很多时候让我们靠着我们薄弱的意志力去坚持行动真的很难,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但优秀的人往往会建立自己的仪式习惯,就像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刷牙一样,我会每天早起看一小时的书,每天傍晚做做运动,每天做总结和计划……
03.
同样,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还提到爱,他说,“爱,是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从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那么我想,爱应该可以让我们获取和他人和谐共处的安全感。就从电影松子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爱不是索取,一味地从别人那边索取爱终将酿成悲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情感账户,在这情感账户里储存的是人际关系的信赖。爱越多,信赖就越多,而我们和他人和谐共处的安全感就越多。
所以,自律和爱是我们获取安全感的途径。只要我们自律起来,勇敢地爱,那么安全感就会在你内心深根发芽,幸福和快乐也会随之而来。
亲爱的,相信我,安全感不是找来的。
我是金娜,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