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 最小公倍数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数学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涵义,教学中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教学中为了让枯燥的课变得有趣,课堂上我开门见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想玩吗?一句简洁而充满诱惑的开场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第一次猜想、验证。第二次猜想、验证。学生亲历猜想、验证。三个游戏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这个枯燥的教学内容,变身为一个充满智慧和趣味性的游戏!这个问题情境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经历猜想和验证中,初步感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在课的第二部分,我让学生自主探究游戏活动背后的数学原理,将情境、问题与“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讨论、交流、汇报、质疑,最终找到奥秘。学生从一开始的急不可待地意欲探究到中途的兴趣盎然,再到最后奥秘呼之欲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本课的重点任务胜利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地成为自主探究的实践者、问题发现和解决的学习者。
在本节课的第三个部分,我提问:那如果现在还让你们玩这个游戏,有把握吗?请拿出练习本,把你们找8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写下来。整节课就一个情境,把这个情境用足用够用好。“找出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我直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寻找,又给了学生一个大的思维空间。“这几种做法,你们觉得怎样做比较好比较快就可以怎样做”。整个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积极捕捉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