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过了几百年的乱世,在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为了让天下更为安定,而这些措施到底是好是坏呢?又会对以后的秦朝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当秦朝推到胡二世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秦始皇认为因为周朝采用分封制,所以让诸侯们的力量越来越强,自己反而管不了天下,才会导致天下大乱,自己最后的后果就是被推翻。而秦始皇因为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所以革新了一种新的统治方式,我们把它命名为郡县制。可以说就是把整个天下划分成小块,然后继续划分,划分的越来越小,每一小块里面都有一个掌管的人,这样就可以无限划分权利,不让一个人的权力太大,而在一个官员的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官员,除了皇帝以外,最大的官员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他们又分工合作,太尉负责掌管的是军事,丞相负责掌管的是政事,而御史大夫则是监督大家干事。而他们的下面又有官员,比如说丞相的下面又有管礼部的。但是单单这样是不够的,为了不让一个人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发展太大的权利,就像原来周朝时分封制,一个诸侯可以把这片土地传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再传给孙子,那么积累的权力就越来越大,慢慢就具备了造反的能力。所以他采取的措施是不让一个郡守或者官员在一个地方呆很久,可能是三年任期,那么任期到了,你就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当官。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在后世,大部分王朝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而且在后面也不会留下隐患。而郡县制的关键就是皇帝,因为通过这样的管理是小事由当地官员自己解决,而大事就要上报,通过一层层的审批,再到皇帝的耳朵里,而皇帝要一个人来决断这些事情,并且说出处理方法,在一层一层的回到出现事情的那个部门。这就是中央集权制。不过这要求皇帝的能力需要非常高,那么这件事情到后面会不会出问题呢?我们继续随着历史的脚步往前发展。
而现在的天下,还有明显的分区,和抱团。文化并不统一。比如宋国的人更愿意跟自己本国的人呆在一起,还不能承认整个天下是统一的。那么,该怎样统一呢?因为长时间的自己治理,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比如说处人比较野蛮,他们既不经商也不种田,只是喜欢打架。而鲁国的民风就比较纯朴,都比较讲礼。那么,如果要统一到底以哪国的民风为标准更好呢?虽然鲁国和宋国的都不错,但是秦国的民风也非常不错,热爱自己,劳动自己,挣钱来换取幸福生活,而且因为秦始皇本身就在秦国,他在这里的文化根基也更为扎实,所以,秦始皇决定推广秦国的民风。但是应该怎样推广呢?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而秦国一向运用的方法,就是以法为教,他在原来统一天下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方法,现在用的自然也是这个方法。他们推广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最能领会法律的人去当官,第一,可以成为人们的榜样。第二,还可以帮助他毫无余力的去干事。做两件事情,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但是因为现在秦始皇是皇帝,法律还那么严厉。没有人敢不服从,虽然有隐患,但是也不会马上发作。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不光改变了这个,他还让天下的度量衡,钱币,和文字统一。为了让整个天下的交通方便,要把车轮和路的宽度都设为一样的,不然的话,你楚国的车就过不了我宋国的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而统一度量衡和钱币,是为了让让天下可以更好的经商,不然因为天下分裂的时间太久了,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度量衡和钱币,这样非常不方便经商,所以统一钱币和度量衡也是一个好事。统一文字也是一个好事,秦始皇发明了小篆,让全天下都写这个文字,但是这件事却促成了秦始皇干的一件错事:焚书坑儒。因为统一文字这件事情,虽然大部分人不会反对,但是那些读书人往往会有些反对,我原来都写这样的字体,你说让我换,我就换了吗?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权利,所以也不能拿秦始皇怎么样,可秦始皇受不了他们议论,秦始皇认为,只要把所有与自己没利的书都给烧了,那些人就没有这些东西可以看了,自然也就不会议论。而把那些说的最多的人给埋了,杀鸡给猴看,剩下的人也就不敢议论了。这件事情销毁了中国在秦朝以前的大部分书籍,让宝贵的文化差点一度失传,我认为这件事情太过极端,不合适。
不过这样已经算基本上统一了天下,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地区上。而且是皇统一天下之后,他就要大量的发展工业了。因为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于是他就开始给自己修宫殿,修陵墓。运用法家来极度压制人们,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修了长城,以防外国的入侵,这本意上是好的,也为中国后代的人造就了福利。但是这却大大的耗费了人力和资源,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比如说著名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但是还是同样的道理,此时的秦始皇这么强大,谁敢不服从他呢?所以这也是暂时的隐患
但是难道秦始皇就不知道他用法家治国的这套策略会引起人的不满吗?他当然知道,所以他再问了,没几年就巡游了好多次,最后身体不支,死在了沙丘。本来她有一个大儿子扶苏非常有能力,但是和秦始皇的政治主张不一样,扶苏是个典型的儒家弟子,他觉得天下刚统一,我们就要以仁政治国。而秦始皇死之前本来是想立扶苏为太子的,但是害怕扶苏的政治主张跟他不一样,然后当大家知道他是太子的时候,也都会巴结他,会单独组成一个小团队,跟自己对着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的原因,但是因为秦始皇是暴毙,所以最后也没有立到底谁是太子。而这时,赵高和李斯就在其中做妖。
赵高是个太监,因为他一直亲今在皇帝身边,而且和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的关系很要好,所以为了夺得权力,他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并且让胡亥顺利的当上了皇帝,而同时,丞相李斯也被他们牵连到了这件事情当中。而秦始皇统一天下,是想让天下变得更好,创造一个伟大的秦朝。但是胡亥的脑回路并非如此。他当上皇帝,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要首先把威胁到他王位的人全给杀了,把所有可以跟他争抢王位的人全部杀掉。但是当他杀掉之后,他并没有继续治理大秦国,而是开始享乐。并不是觉得自己要为整个秦朝服务,而是觉得整个秦朝要为自己服务。比秦始皇要更加的残暴。终于搞得很多人愤愤不平,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
而秦朝灭亡,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吗?其实在我看来,是的。因为不管出不出秦二世秦朝都是以法治国的,一直用法治国终究是不行的,在和平盛世,不能只靠严刑峻法来惩罚别人。就算秦始皇暂时可以把这些想要造反的怒火平息下去,也不可能长期的平息下去,而且,没有一个王朝会一直都是贤明的皇帝,总会有一个差的。而到这个时候,前面的怒火积压,再加上后面的昏庸无道,天下只会更乱,所以秦朝的结果终不会永生,如果不改变策略,肯定会灭亡。
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治理方法,我们不可否认,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可能就是性格原因吧!会让人觉得非常残暴。而以法治国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天下安定,但同样会引起人们的不满,这只能看我们怎样运用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