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和孩子还是成人沟通,当我们有意识的不试图让他们做我们想要的事,而是努力互相关心,彼此尊重,让双方都认识到他们的需要非常重要,他们的需要和对方的幸福是相互依赖的,那些看起来没法解决的争端就容易解决了。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
一是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改变我们所需要的沟通方式。
创造使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不可少的优质联系,这种沟通与强迫形式解决与孩子之间分歧的沟通非常不同。这要求不用道德语言评估孩子,比如对错、好坏,而改用基于需要的语言。我们必须能够告诉孩子,不管他们做的和我们的需要是一致还是冲突,我们都必须以这种不会使孩子感到内疚或羞耻的方法来表达。这种语言的转变把对孩子的行为,以对错、好坏区分的语言切换成基于需要的语言。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陪伴他们,带着同理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当家长想要介入给出建议或试图处理一切问题时,这就不容易了。所有的人处于痛苦中时,需要的都是关注和理解。我们可能也想得到建议,但那是在我们得到理解之后。真正倾听他人试图传达的信息,并对之表现出准确的理解,而不是迅速插嘴,给出建议或试图解决问题。用一种充满理解与尊重的方式互相沟通,出于对彼此的喜悦而行事,而不是利用惩罚奖励指责或内疚等强迫手段,这才是更自然的。但是这样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觉悟和努力。
将我们的目的定为,让孩子做我们想要的事,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样做最不幸的结果之一就是,最终不管我们说什么,孩子都会觉得是命令。不论何时,只要人们听到的是命令。那就很难让他们关注他人请求他们所做之事的价值何在。因为就像我之前说过的,这威胁到他们的自主权,而自主权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强烈需要。人们希望能够去做某事,是因为他们选择去做,而不是因为他们被迫去做,只要人们听到的是命令,那么任何会让大家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法,就会更难实现。人们听见命令时,就会觉得我们的关心尊重和爱似乎都是有条件的,好像只有去做了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我们才会关心他们似的。
二是向孩子传达无条件的爱和尊重。
传达这种无条件的爱与尊重,以及对他人的接纳,并不是说我们得喜欢他们做的事,得纵容他们而放弃自己的需要或价值观,它要求的是,当人们没有做我们请求的事实,我们同样尊重他们,通过换位思考,通过慢慢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做,我们想要的是表现出这种尊重,然后我们可以计划如何影响他们,让他们愿意做我们请求他们做的事。
三是强制力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当人们的行为方式,严肃而又威胁到我们的需要或安全,而我们又缺乏沟通的时间或能力时,我们甚至可能会使用强制力。什么时候我们可能必须对孩子使用某种形式的强制力呢?强制力使用的情况:一是没有时间交流,而孩子的行为可能对他们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二是某个人不愿意谈话,所以如果人们不愿谈,或者没时间谈。
强制力的保护性用法和惩罚性用法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强制力惩罚性用法和强制力保护性用法,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强制力的保护性用法,这里没有对方是坏人,活该受罚的意识,我们的意识完全集中,在我们的需要上。我们知道自己的什么需要正处在危险中,但绝不会以任何方式暗示孩子不乖或有错。
强制力保护性用法的目的。一个办法就是看到控制孩子和控制环境之间的区别。在惩罚中,我们通过让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觉糟糕,来控制孩子,让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羞耻内疚或恐惧。而在保护性用法中,我们的目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控制环境,以保护我们的需要,直到我们能够与孩子进行必要的,良好的沟通为止。
最后我们应该懂得:任何值得做的事,即使没有做好也是值得的,教育孩子的工作当然是非常值得做的,但有时我们也会做得不好,如果因为做不到完美,我们就粗暴地对待自己,那我们的孩子就会为此受罪。如果每次我们不那么完美时,就责怪自己,批评自己,我们的孩子并不会从中受益。
所以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成为逐渐不那么笨拙的父母。从每一次我们没有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理解,每一次我们不能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每一个这样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我们因为没有得到身为父母所需要的情感支持,所以无法给予孩子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充满爱的付出程度,取决于我们所得到的类似的爱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