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主题写作03】RIA拆书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经常阅读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困惑:读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怎么办?

有一种略带鸡汤的说法是:你过去吃的食物,虽然早已排出体外,但食物中的营养却留在你的身体里。

言下之意,你忘了没关系,它们已经成为你心智的一部分了。

一般的阅读还好,如果你读的是方法论的书,读了就忘了,那要怎么操作呢?

赵周老师有一本书叫《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倡的就是一种、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阅读方法——RIA拆书法。


什么是拆书?

不是真的找把剪刀,把书给“拆”掉;而是将一本书里的某个片段分离出来,单独分析,类似于我们说的“断章取义”。


拆书方法论:RIA

阅读片段→引导促进→拆为己用,每个字母代表的意思如下:

R(Reading):阅读时,在书上画出对你有用的段落;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

A(Appropriation)包含两部分:A1你过去遇到这个问题,是怎么做的?A2以后你该怎么做?

比如,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里面提到了十种阅读方法,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很好。那就用这一小节来“拆书”吧!


R=Reading

翻到14页“读了就忘?我的10种读书方法”这一节,反复阅读。

不是看一两遍,觉得“哦我懂了”就行了,而是要画出那些重点句子来。


I=Interpretation

写下你的想法,这10种读书方法哪些对你有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复述吗?

或许这些方法你早已听过,但不妨想一想:这真的就是过去听过的方法吗?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吗?

如果有,我们就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一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A1=Appropriation

联系实际——过去,你是怎么读书的?

这个时候可以不用看书,就写你尝试过的方法,尽可能写详细一点。然后你觉得这些方法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写的越详细,你能发现的就越多、改变的效果就越好。


A2=Appropriation

写下你的计划——下一次,我该怎么尝试和运用这些读书法?

在A1阶段,你写的越详细,在这里,就能计划得更好。

当然,不要因为get了新技能就信心爆棚,恨不能把10个读书法统统尝试一遍(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RIA拆书法)。

这就容易把计划玩废。一个个来,今天尝试哪个方法?读哪本书?花多少时间?输出什么?想清楚这些问题,再做计划,重点是执行。

RIA拆书法的好处是:一本200页的书,你只需要读其中2-3页,就能学会一个技巧、能解决一个疑惑,那就值回票价了;如果能学会两三个技巧,那就赚到了。

想想看:我们参加一场培训会花多少钱?一本书的价格又是多少?而培训的内容,大多数都能在书中找到。

(秋叶大叔就常常说,他线下培训一天就是几千块,一部分内容就在他的书和课程里)


那么,培训的优势在哪里呢?

就在于——培训的时候,培训师不仅会告诉你知识,还会询问你过去的做法、对你做出纠正,这样你就很难忘记了。

RIA拆书法其实很简单,随时随地都可以尝试。但也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自我成长、方法论、实用性强的书,有些人物传记也可以拆。

如果用这种方法去读一本名著(比如《傲慢与偏见》),你就不可能领悟到字里行间那种美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