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1|论语|孔子:人的智慧分四等(三)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论语·季氏》

孔子说:“天生就拥有大智慧的人就是最上等的,学习之后而获得了智慧的人是第二等的;遇到困难开始学习之后有了智慧,又是第三等的人;遇到困难而不去学习,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选择,是最下等的人。”

第三等智慧的人其实就是那种在困境中能够迅速学习,马上找到解决方案的人。以前看过张瑞敏的专访,他说:“创业有时候就像是一架从悬崖上掉下去的飞机,不仅要在坠毁之前找到问题,要换零件或者把它修好,还要迅速把飞机拉起来,让它正常飞行。否则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坠毁。”所谓的这个悬崖,我想就是一个又一个在企业发展路上需要解决的困难,也就是每个时期所遇到的困境。所以孔子认为,第三等智慧的人就只有到了困境中才会去学习到突破困境的办法。

我想我是属于那种没有能够及时在困境中找到办法的人,虽然在困境中学习了,但是没有及时找到办法,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才会没有迅速带领企业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而又回到前一个阶段的。有人是属于困而学之,一学就会的,像我这种比较笨一些的就是那种困而学之,还不能马上学会的。虽然孔老夫子把困而学之作为第三等智慧的人来对待,其实这其中还是有区别的,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困而学之,并且马上学会,否则就会处在瓶颈里很久而无法成长。天天看孔老夫子的书,以及各种管理的智慧,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在困境中马上学会用好这些智慧。

其实就是到了自己认知的极限了,所以从根源上来看,工作最根本的核心不是赚钱,也不是成功,也不是为社会做贡献,其本质是让自己的认知达到更高的维度,穿越自我现有的知识群,而困境就是在告诉我,我的智慧需要提高了。如果我成长了,那么我就会变得赚钱了,就会变得成功了,就会变得能够为社会作贡献了,所以本质上还是自我的成长是第一的。当我发现很多事情和自我的认知和想象不同的时候,当我发现带着所有的人学习而竟然也不能让大家变得愿意为彼此付出,还不能改变被客户投诉的那种服务态度的时候,是企业教育的失败。从企业的本质上来看,企业的组织变得成长是最重要的,我个人能否带着组织成长,这是背后的逻辑。所以组织没有集体成长,那企业就会像飞机一样坠毁。但要是在困境中迅速学会,那就是一次新的飞跃,新的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