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其实这句话更准确的说法是,幼稚的人执着对错,成熟的人分析利弊。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毫无底线、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其实它只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方式,是让你换一个角度更高效的分析问题。这句话的原型是你不能把一件事的道德判断跟一件事的可行性分析混为一谈。它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某个具体行为的指导思想。从利弊角度分析问题,能让人更理性、更客观的认知世界。对错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成为你评判问题的标准,反而会是你认知事物的障碍,纠结对错毫无意义。从利弊的视角出发,很多事儿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做出理智的选择。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蜜蜂是益虫,蝗虫是害虫,伤害蜜蜂是错的,消灭蝗虫是对的。如果你抛开对错的思维去想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蜜蜂之所以是好的,是因为人类可以拿走蜜蜂辛苦采集的蜂蜜的思维,这符合人类的利益,这符合所以是坏的。是因为蝗虫会知道人类辛苦耕种的庄稼,这不符合人类的利益。总之能为人类带来利益的就是益虫,是好的。会给人类带来损失的就是害虫,是坏的。我们在讨论一切好坏对错的时候,本质上都是在讨论利益得失。十个人欺负一个人是欺凌,一百个人欺负一个人也是欺凌,一百个人欺负一个人就是正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审判并软禁,这件事在当时就是正义,不打引号的正义。因为正义的本质就是当下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地心说符合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毫无疑问,我们现在会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对的,但在那个时代他的确是错的。因为对错的标准会随着时间变化,这个标准只取决于当下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对的事儿是指这件事符合现在大多数人的利益,错的事是指这件事不符合现在大多数人的利益。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意识到永远不要和人争辩,因为争辩毫无意义。人之所以会争吵,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但对错永远是主观的,只有利弊是客观的,争辩就是妄图用主观去影响客观,注定不会有结果。就像两个明星的粉丝之间无休止的骂战,双方都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喜欢的那个明星更优秀,因为除了互相背肚子火,什么都改变不了。因为每个人更优秀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人的粉丝之间的骂战,胜负为转移。对错的标准建立在每个人的价值观上,而为人的价值观不可能和谐统一。不同价值观的人,关于对错的认知和定义完全不同,所以人们必要去争辩对错。我们表面上的是对错,本质上是两种无法兼容的价值观之间的碰撞,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利益争夺。所以你能言善辩变别人,证明了自己是对对的,别人是错的,别人依然不会主动按你说的去做,因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不是趋对避错。比如开车的时候,比如违规加塞,撞到了你还探出头跟你吵架,虽然你觉得自己没错,但也说服不了他。可是如果这时候你的后排走下三个彪形大汉,他就开始停止争吵,笑脸相迎。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人,但可以迫使他权衡利弊。很多问题无法解决,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一些根本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对错评判上,而是会立即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最优策略,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成熟的人只看利弊这种说法,是因为他们认为看利弊就意味着完全不分对错,不讲道德。事实上,注意利弊的人,反而会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人拥有更清晰的道德价值体系,更敬畏法律。因为越是通过利弊思维解决问题的人,就越懂得,一件事只有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有可能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度人就是度己。比如赚钱的本质就是为他人提供价值。你能为越多的人提供价值,就必然能获得越多的价值反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利指的是个人利益,这个义指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史书上的治乱更替、斗转星移,就是天之道对人之道的修正。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正义的意义。
不必与人争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1篇|想创业,可你真的合适吗? 什么人适合创业,和什么人不适合创业? 1、这2类人更适合创业,有你吗? 撇开能力...
- 1.和一位财务自由的前辈聊了2小时,他反复跟我强调一个道理,说这事他走了一辈子弯路才明白的教训,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