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懂艺术史
下午听了广美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陈衔讲的《读懂艺术史》。
1、立体派和抽象派。综合立体主义,也叫综合材料。突破了在画布上画画。天才会创造新的赛道。
2、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举例:我可能不赞成你的生活方式,但我愿意通过你看到人生的多样性。众生平等。
上面是简短的笔记,后来倒在床上听,睡了一会儿,醒来老师还没讲完,又听了四十多分钟。
老师是学习哲学的,之后又学习了绘画,理性和感性发生了碰撞,也的确让这位老师的谈吐独特、鲜明。
印象最深就是老师提到毕加索从14岁就可以画得像成人一样好,却用了一生想回到孩童的笔触,而且越到年老越在试验性绘画,尝试不同的风格。而且老师用自己童年“标准化”课堂作业和随手画的内容做了对比。他认为画画的目的很重要。画给别人看和自己画着玩,出来的画截然不同。他更希望孩子能画自己的,享受绘画的快乐,而不是用成年人的视角,教给孩子画像的东西。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润就是这样的孩子,会沉浸在绘画中,脑袋里是活的画面,笔下的车和士兵在行进或者战斗。但是他的画作在学校不受待见,反而是在我面前,我极力推荐和鼓励。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客观理解,延长孩子的想象力和绘画的快乐。
之后老师提到哲学,提到绘画抽象化,就是找到了底层的规律。还谈了AI对绘画的替代。老师幽默地说,抽象的尽头就数学。而AI就是数学,是不是在终点等着大家,也不知道。而且他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只是拥有了过去的经验,但当这些经验被AI学会了以后,我们将会如何被取代,我们现在的努力是否还有意义,他不知道。
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客观,算法就是基于逻辑的,而万物发展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逻辑,那有些步骤是可以被取代的,那这些被取代职业的人类将何去何从呢?更多职业被取代后,大家将何去何从呢。
很荣幸听到这堂课,在大家都忙着社交和赚钱的时候,静下来听听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思维的叙述,也为我们介绍了天才的若干面向。希望下次还能倾听老师的课程。
二、上午和老公火线去购物,为了给中午即将到来的面谈让出时间。
我即将开始正念学习,温故知新,这次整年学习相对正规,据说是来自北大的成熟体系。
面谈很简单,就是一些我的情况了解,后来一起观看了知情书。其中有一部分让我有点意外。老师说,部分课程内容会快速引爆情绪反应,或者通过觉察会更多发现不为自己所知的部分。后半部分很重磅,老师说,可能会引起自杀、自残等,课程是不负责的……
我说,好的。然后下线,向车外的老公挥手,表示我结束了,可以开车回家了。
在路上我就在想,我所了解的或者我接触的人们都是相对健康的,至少我没有发现大家又很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外人干预。
但通过老师的描述,看来是有人需要干预的,而且很可能因为课程的引导“误入歧途”,情绪失控,做出一系列伤害自己的行为。
想到这里,我开始反观自己,我能不能安然退出?我也不知道。但年纪越大越发现,成长,就是一路被贴无数标签,佩戴无数的面具。如果正念能帮助我撕掉哪怕一张面具,一个标签,我也愿意冒险尝试。我实在太想了解自己了。如果这件事让老公知道,估计他会担心的,那就不要让他知道了吧,我会保持觉察的。
三、早上买了棒骨和肉馅,回家三下五除二开干,干的很有激情。
棒骨是学习一个博主的零失败教程,的确很清晰,而且很容易操作。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已经完美复刻这道菜了。在炖棒骨的时候,我还把馄饨包完了。我包的馄饨俩娃都喜欢,索性包了冻起来,下周随时可以吃。
现在越来越觉得忙碌是幸福了,有得忙,有人期待和反馈,都是极为幸福的。
一会还要去整理房间,房子东西太多了,杂乱不堪,那就尽力整理吧,让家看上去顺眼点。
还有,我此时此刻的体重也很低,看来明天能突破目前最低值,我的运动+轻断食方法是有效的,为自己加油,还有五天,能突破多少就突破多少吧。
对了,我的重要指标也正常了,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