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经历这样的一幕:孩子耍赖、不讲理、甚至哭闹,一开始,我们会共情、理解,却毫无收效。接着,孩子愈闹愈凶,之后的我们就会突然“怒火中烧”,像极了一头发怒的狮子!
为什么我们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孩子的影响呢?为什么我们生气时的情绪很难控制呢?
这是因为,当我们生气时,你的“大脑盖子”就打开了。
今天聆听的“正面管教课堂”,她们把大脑粗略地分为三个部分:脑干,即本能脑,掌握基本生命机能,如呼吸、睡觉、吃饭等。中脑,即动物脑、情绪脑,储存情感、记忆、决定。前额叶皮质,即理智脑、社会脑,这是思考的部位,包括人际关系、情绪管理、逻辑思维、语言与自我认知。
现在,我们就一起从形象的“手掌大脑”来看看,当我与朵儿生气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今天的钢琴还有弹啊!”我说。
“等一下,我在做事情。”她回我。
我说:“好的,麻烦你稍微快一些。”
二十分钟后,她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我提高了声调:“你到底什么时候弹钢琴?”(我的情绪脑开始工作)
她也大声回我:“我不是说了等一下!我这里还没做完!”(朵的情绪脑也开始工作)
我生气了:“你要是不想弹,我们就不学了!”(我情绪脑开足马力工作,理智脑进入休息环节)
她气急败坏地说:“弹就弹!”然后,她扔下手上的东西,重重地打开钢琴。(朵的情绪脑也被充分调动)
我气急败坏地冲过去,把钢琴关上:“这种态度就不要弹了。”(我情绪脑完全被激发)
接下来的那一幕——她哭了,我不理她了。
原本,当“大脑盖子”关闭的时候——如同手握住拳头,前脑、中脑与脑干之间是连接的,理智脑就会发挥作用,做出理智的选择。但当“大脑盒子”被打开——如同手掌打开了,前脑、中脑与脑干之间的连接被隔断了,这个时候,情绪脑可能就开始释放巨大的能量了。
当两个“大脑盖子”都打开的人相遇的时候,吵架、生气似乎都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孩子的“大脑盒子”打开时,我们的“大脑盒子”就要选择先关上。
我走到她身边,和她说:“你已经工作了20分钟了,我们再过5分钟开始弹钢琴,可以吗?”(我使用理智脑工作)
她回我:“十分钟吧?”(朵也使用情绪脑)
我和她说:“你可以等弹完琴再玩5分钟。”(理智脑)
她点头同意。
四分钟时,我提醒她:“亲爱的,五分钟就要到了,你需要先停下来,准备去弹琴了。”(我继续使用理智脑)
她停下手边的事,好好去弹琴。
在这一生的时光里,我们的“大脑盒子”不可能都一直关闭着,总有因为某个事件、某个人而被打开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应该学会敏锐地察觉自己的情绪,然后学会先关上自己的“大脑盖子”,用理智脑与孩子、与他人进行交流。
所以,当自己生气时,请务必提醒自己——请注意:你的“大脑盖子”已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