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形式主义”爱好者:
喜欢按照目录去整理思维导图,
总会在细枝末节上纠结,
忘记整理笔记的初衷,
最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而这样的笔记,对我解决当下的问题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于是我开始阅读《笔记的方法》,作者是flomo的创始人。
其中作者记笔记的思路完全颠覆了我的笔记系统,让我深受启发,也对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反复提到: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增援未来的自己。”
这是记笔记的初衷,也是记笔记的好处。
1. 如何破解“形式主义”,帮助自己解决当下的问题?
作者的大致思路是:
①带着问题去搜集信息,只记录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②精炼笔记内容,写下自己的思考,为笔记打上标签。
③最后去实践,记录经验。
比如,最近我想断舍离,于是去阅读了《只过必要生活》,以下是我的flomo笔记:
这样一通操作,我在一天内就完成了断舍离,提高了行动效率,幸福感飙升~
2.笔记太多怎么办,该如何处理呢?
追求形式主义,让我囤积了大量笔记。
我的幕布里存放着大约20本书的导图笔记,
我看着就头疼,舍不得删掉,也不知道该留下哪些笔记?
正好作者在筛选信息、标签分类和笔记回顾上,给我提供了思路。
①大胆删除无用信息。比如:
·为了获取点击量,而利用我们情绪的信息;
·让自己过于舒适的信息。因为这类信息我们已经很熟悉,无法学到新的知识,也无法对我们有所启发,很多时候留下这些信息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缺乏具体事实的信息。作者是口嗨还是亲身实践过?是主观还是客观?
②留下对自己有触动和启发的内容、反直觉的信息、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实战经验。
·对自己有触动的内容,比如灵感、指导实践的信息、生活中的小美好。直接摘录或写下自己的想法。
比如,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知识结构就像身体,你不能指望只通过吃东西变得健康,还需要通过锻炼去除多余的脂肪,增加肌肉的力量。
而回顾笔记就相当于一种“锻炼”,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减少“虚胖类”知识的数量,增强对“肌肉类”知识的理解。”
我立马摘录,打上标签:
#书影单/《笔记的方法》#搜集库
并写下“这个类比很棒哎~我要借鉴学习”。
·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比如,最近我在听播客时,其中有一句话是:
“柔韧练习是可以提高你对疼痛忍受的阈值。”
我听到后立马记录了下来,并反问自己“为什么感觉不错?我将来能用在哪?我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
这句话里有两个我很关注的点“柔韧练习”和“疼痛忍受”:
小时候因为练舞蹈基本功,每天都是哭着醒来。长大后坐位体前屈一直都是负数,即使在体育老师的多次指导下,我仍然没有进步。于是我开始暗示自己“我的韧带太差了”,并一直刻意回避柔韧练习。
对疼痛的忍受也是我的痛点,每个月都会因为生理期疼得在床上打滚,吃止疼药也没用。
如果我正视柔韧练习,抛开“韧带太差”的心理暗示,合理地进行拉伸练习,对疼痛的忍受能力增强了,是不是生理期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自问后,我立马为这句话打上了标签:
#gonna-do #搜集库 #想法/健康
那么下一步,我就要搜集拉伸练习的视频,并行动起来。
·反直觉的信息,指打破我们思维惯性的信息。最近在公众号上读到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好多年轻人一万块都掏不出来,却觉得一百万很少?”
我初次读到时,思绪混乱,感觉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感觉大脑短路了。
接着文章里列举了两个互联网常见的例子,并分析了原因。
啊,原来如此~
看完分析后,不由得佩服起来。
·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今天心情如何,主要做了什么,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产生这种情绪,情绪产生时环境是怎样的。
以前的我总是将情绪藏在心里,突然某天就崩溃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
前几天家里人吵架,我在旁边听着,心情烦躁。于是我边听边在flomo里记录,神奇的是,写下来后,我烦躁的情绪减弱了许多。
这有点儿像自我对话,感觉很棒~
·记录实战经验,让成长可视化,方便复盘。需要记录自己做重要决策时的思考过程,怎么做的,实际结果如何。
③对笔记进行分类,flomo里是给笔记打标签。作者指出,标签分类是动态生长的,没有严格的分类规定,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可借鉴他人的分类方法(但要理清逻辑),再改造形成自己的分类。
作者提供了两种标签分类案例,其中第一种I.A.P.R法,让我受益良多。
目前,我的flomo里有7个大标签,分别是#inbox、#gonna-do、#书影单、#搜集库、#想法、#小说、#写作。其中#搜集库和#小说是最近新增的。
#inbox,即收件箱,我用来存放临时性、还未消化的内容。比如我浏览到的好文章、突发灵感、播客里的好观点之类的,我会优先放进inbox里。
这样既能快速捕捉灵感,避免打断当下的任务,又不用担心没有时间分类。
等空闲时,再对笔记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这些笔记最终都会被转移到其它六个标签里。
#写作,是我最近想要发展的领域,下级标签里暂时只有#大纲,未来我可能会增加主题词类目。
目前#写作里多是读后感,和#小说的方向不同,所以我将其单独列出来了。
#书影单是我写作的主要灵感来源,比如我在读完《笔记的方法》后,根据勾画的内容,列出了我感兴趣的问题和答案:
·如何记笔记?——用自己的话记笔记。完成远胜完美。
·记录什么?……
·记录时,如何避免“信息成瘾”,打破“信息茧房”?……
·记录后要进行自我提问。提问什么呢?……
·如何精炼笔记?……
·怎么判断未来想要发展的领域?……
·怎样好好回顾?……
·怎样才能坚持做笔记?……
#gonna-do,是我近期想要做的,或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比如最近我读到了用Excel做月度记账的新思路,想立马执行。
那我会先把这篇文章放在inbox里,当日得闲时,结合自己的记账需求,写下借鉴后的思路,并打上新标签#gonna-do/记账/Excel。用Excel实际执行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会写在后面。以下是我的flomo笔记:
我并没有对#gonna-do里的笔记设定截止日期,因为很多时候都是突发奇想。
比如某天夜里我睡不着,脑子里突然闪现了一个灵感,于是我迅速记录在#想法里。随后我又打上了多个标签#gonna-do和#小说,这样一个小说雏形就有了,至于我什么时候会去写,暂时不知道。
#搜集库,是我新增的标签。最近在阅读和听播客时,发现了很多好句,暂时不清楚未来会用在哪,索性我就建立了搜集库,里面存放了一些金句、好标题之类的。
④定期回顾,与笔记互动。
既然笔记这么多了,就管住手,停止记录更多信息;
然后将分多次回顾,定期投入时间;
最后边回顾边思考。
·我会在当天结束或隔天早晨,抽时间浏览#inbox里的内容,删掉无用信息、读完收藏的文章、补充想法,最后打上新标签。
·每次记笔记前,先快速浏览同个标签下的笔记,避免重复记录。即使重复记录了,也要在后期进行整合删减。
·暂定一周一次大回顾,清理掉一周都没有处理的#inbox笔记,删掉不感兴趣的笔记。对留下的笔记进行提问:
这笔记和我最近遇到的问题有关吗?
关于这条笔记,我可以补充新实践或新思考吗?
这条笔记与其它笔记有联系吗?
这样做下来后,留下的几乎都是与我有关,对我有帮助的笔记。
整理笔记的思路里,也指出了我们在搜集信息时要学会削减信息源,筛选优质信息,
这样才能避免记录大量无用笔记。
“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让我们坚持记录,不断成长。
最后附上歌德的一句话:
“如果我知道你如何度过你的时间,那么我就知道你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