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十周。
前段时间,要与住了十年的房子“诀别”,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收拾了两三次,大件基本搬空,但每次再去瞧瞧看看,总是还能收拾出几箱子零七碎八的东西。对于我这个认同“断舍离”且不断实践的人来说,真是有些苦恼。
已经放弃了不少书,但还有十几本翻过来掉过去舍不得任其成为废纸,哪怕心里明白即便带走再看的机会也不多,还是忍不住打了包。结婚照可以不要,小恬小时候的照片却装了一个小箱子。
最终的结果,是熊大嘟囔“搬不动这沉重的整理箱、上班没时间……”等等。买房、装修基本都靠自己搞定的经历,已经把我磨练成“凡事只要想做就没有解决不了问题”的女汉子。不再和他多说废话,转脸到租车的小“集市”,找了小车和搬运工,半个上午完成了装卸任务。
很喜欢和各色“讨生活”的人们聊天,这次也不例外。
看到那个直接拉开小货车门、连搬运价格都不讲的精瘦中年汉子,不知怎的联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平,近40年过去了,中国这片土地上,仍然重复着同样的故事。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同的是,小说中的人们还需要解决温饱,而身边遇到的人们,已经衣食无忧。
搬运过程中,这个40多岁的中年人,聊起在老家竹山盖了三层楼的房子,唯一一个孩子已经工作,家里并没什么负担.能言善道的搬运师傅主动提到:“越是孩子大了越需要钱,我得趁着能干多干点,将来孩子在城里买房可以贴补一些”。
货车师傅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大姐,性格开朗,路上接完电话闲不住似的唠起家长里短。21岁的女儿在武汉上大学,马上毕业。11岁的儿子不爱读书、不听话的时候很是伤脑筋。郧县老家有个小二层楼,可还是下决心在拉活的货场附近买了小产权房,算是在城里落了脚。大女儿毕业了不能给她添麻烦,要和老公两个人把小儿子送到大学校园里……
这些看起来身无长物的“讨生活”的人们,朴实话语中透露着闪闪发光的人生哲理。
时隔半月,早上无事,干脆从家慢慢出门,顺着铁路闲晃到办公室写作业,偶遇零星“讨生活”的人。
铁路桥上,一位大概已年过半百的妇女,手里捏着一页皱巴巴的A4纸,大声背诵:取**20ML放入950ML**……从我远远走来到离开百米开外,仍能听到她中气十足、反复念叨的声音。距她50米之遥的一个中年男人在打电话:“你把20*40的货装10个,25*50的装20个,另外再备一些……”言语中丝毫不打嗑绊,明显是对手头业务烂熟于心。
路遥在他经典的作品中写道:“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叫人尊重”。真心如此。
这些天来,难免会在网上看到经济发展负面信息,一些“键盘侠”砖家们热闹唱衰声此起彼伏,甚至我一度认为家族中比较“会挣钱”的上一辈,也不停表达对社会、对时事悲观、愤慨的态度。
而我,却依然愿意坚定而乐观相信,日常所见所闻证明,只要还有这些千千万万只求“过好小日子”的普通人群,只要他们不放弃积极做好每一件提升生活质量的小事,哪怕大家都会带着“自私的基因”,哪怕还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存在,生活总会象历史的车轮一样,滚滚向前。
愿所有讨生活的人们,日子过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