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精神觉醒之路 《面纱》之读后感
“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爱她,养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而让他心甘情愿地为她下半辈子提供吃的、住的,我想让她变得勇敢、直率。我想让她成为一个不依赖别人的人,因为她能够掌控自己。我想让她像个自由的人那样对待生活,比我活得更好。”
在我的内心,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为何人们不以年龄多少或者经济独立与否来断定一个人是否成为“大人”,反而以婚否来断定?至少在我的家乡就是这样。
在这里,一个女孩儿的独立往往要比男孩儿艰难的多,结婚以前受父母的管制,婚后又受丈夫的限制。许多女性直到自己成为母亲,才有了自主意识,大多数女性直到成为婆婆,才有了自主行为的权利。
这真是叫人悲哀呀,难道每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吗?
许多人觉得《面纱》是讲爱情的,我觉得不是。一直以来社会交给女性的任务就是寻找一段感情(通俗来讲嫁一个“好人”),所以感情仿佛就是女性的孪生姐妹。毛姆太了解人性了,他恰恰以感情为切入口讲述了一个浅薄无知的女性是怎样一步一步寻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众所周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凯蒂的母亲——贾斯丁太太是个尖酸刻薄的女人,“她的眼睛时刻保持着警觉,留意着身旁的一切,嘴上说的是一套,心里头想的却是另一套。她爱管闲事,野心勃勃,却又吝啬而愚蠢。”就是这样一个母亲,把全部希望投注在女儿身上,她野心勃勃,挖空心思让别人邀请女儿去舞会。她的目标不是为女儿安排一桩好婚姻,而是一桩闪耀的婚姻。然而,当女儿二十五岁还没有结婚时,贾斯丁太太不在乎凯蒂嫁给谁,只是想让女儿早点离开她的家。我甚至怀疑贾斯汀太太不爱女儿,她爱的是女儿带给她的利益,以此来满足她可怕的虚荣心。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凯蒂从小就猜出了母亲的心思,正好那也是她所渴望的,最初他跟一打的男人打情骂俏,每次当他们向她求婚时,她总是老练而果断的拒绝,当她二十五岁时,她竟然后悔之前拒绝了一位拥有八字勋章,带着三个孩子的丧偶骑士。惊慌之下,她嫁给了瓦尔塔,她嫁给他的理由不是物质,更不是爱情,原因只是她不想给自己的妹妹当伴娘,不想让妹妹抢了她的风头。
然而凯蒂和瓦尔塔是两个世界的人。凯蒂生性活泼,瓦尔塔的沉默却经常让她难堪。结婚两年,凯蒂出轨了,爱上了一个身材高大,十分英俊的的男人唐生。当凯蒂怀疑瓦尔塔发现了他们的关系时,她竟然把所有希望压在唐生身上,她认为唐生不爱他的妻子的,如果事情败露,唐生肯定会抛下孩子和那个女人离婚,转而和她结婚。
不得不说,毛姆太会写人的心理了,那种微妙而难以言说的感受,他似乎很轻松的就精确的写出来了。我实在是太喜欢瓦尔塔和凯蒂坦白的这段描写了。
瓦尔塔:我知道你愚蠢、轻浮、头脑空虚,可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的和理想都很势利、庸俗,可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可是我爱你!想想真可笑,我曾那么努力地让自己对你觉得好笑的事发笑,我曾那么急切地向你掩盖我并非无知、粗俗、热衷散布丑闻和愚蠢。我知道你有多惧怕智慧,所以我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认识的那些男人一样像傻瓜。我知道你跟我结婚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我爱你爱得这么深,我不在乎!据我所知,大多数的人在爱上别人却又得不到回报时往往会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充满愤恨。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从未奢望过你能爱我,我找不到你会这么做的任何理由。我也从未觉得自己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感谢上帝允许我爱你,当我时不时觉得你对我满意或者看到你眼中闪过快乐的光亮时,我总是狂喜不已。我尽可能不让自己的爱烦扰你,我知道那么做我会赔付不起。我总是时刻保持警惕,捕捉你对我的爱意感到厌烦的蛛丝马迹,以便改变方式爱你。多数丈夫有权利得到的东西在我却是一种恩惠。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爱上了瓦尔塔这个人物,他聪明,但不随意卖弄他的聪明,他对凯蒂的爱纯粹而又炙热,然而凯蒂还傻傻的跑去找唐生,可想而知,唐生那种卑鄙的下半身动物,怎么会为了凯蒂而放弃他的美好生活,大好前程呢?凯蒂伤心透了:“让我感到悲哀的是,是我自己竟然是那么爱你。”
凯蒂绝望的和瓦尔特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湄潭府,一个被瘟疫笼罩的地方(瓦尔塔是细菌学家)。在湄潭府的见闻渐渐让凯蒂明白,在死亡面前,别的事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在这里,她见识了瓦尔特奉献的大爱,修道院院长对信仰的爱,“我简直无法用语言向你描述在修道院中见到的一切让我受到了多么深的感动。那些修女真了不起,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十足的废物。她们放弃了一切,她们的家庭,她们的祖国、爱情、孩子、自由,还有所有那些我有时候会觉得更难放弃的微不足道的东西:鲜花、绿地、秋日里的一次散步、书籍、音乐、舒适。她们放弃了一切,一切。 她们这么做了,就是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牺牲、贫穷、顺从、令人筋疲力尽的工作和祈祷的生活中去。对这些人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真正的流放之地。生活是一个十字架,她们甘愿背负,可在她们心中,每时每刻都有一种欲望——不, 一种比欲望要强烈得多的东西,那是一种渴望,一种对能够将她们引入永生的死亡的渴望。”
在这里,凯蒂终于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轻浮,多么愚蠢而不自知,可是她明白,她不应该揪着过去自己犯下的错不放,她隐约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哪怕是在修道院擦地板也好。还有尽管瓦尔塔是如此优秀,可是凯蒂清醒的认识到她不爱他,永远也不会爱上他。“他用一袭华丽的袍将一位轻浮的女子装扮,然后将她放在教堂里供着她,膜拜她,到头来却发现她败絮其中,于是他既不肯原谅他自己,也不肯原谅她。他的灵魂受到了伤害。他一直生活在个幻想的世界中,当现实将其击碎,他便觉得现实也跟着碎了。他之所以不肯原谅她,是因为他不肯原谅自己,的确就是这么回事。”她想通过工作来寻找一种东西,凯蒂觉得自己的心里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在生长。
这是凯蒂的第一次觉醒,在这里她认清了自己。
然而凯蒂怀孕了,这成了压死瓦尔塔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瓦尔特问孩子的父亲是他吗?尽管她知道这个谎言对瓦尔特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可是她不能,她觉得撒谎是不值得的。“她撒过很多次谎,撒谎已变成了一件易事,倘若撒谎只会带来好处,撒个谎又有什么关系?谎言,谎言,谎言又是什么?说个“是”还不容易。她看到瓦尔特的眼中露出了怜悯之情,他的胳膊已经朝她伸开了。她不能说“是”,她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不能说。在这几个苦难的礼拜中,她经历的那些事——唐生和他的无情,霍乱和那些正在死去的人,还有那些修女,说来也怪,甚至还包括那个滑稽的爱喝酒的小个子瓦丁顿——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将她改变得不认识自己了。尽管她被深深地感动了,可在她灵魂深处,似乎有一些旁观者正在惊恐中好奇地望着她。她必须说真话,别无选择。她觉得撒谎似乎是不值得的。”
这是凯蒂的第二次觉醒,她有了勇气。
沃尔特感染了温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想求得他原谅,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他,如果他原谅了她,就是原谅了自己,这样他也能死的轻松些。凯蒂想如果能在这最后的时刻,帮他卸下那副痛苦的重担,这也算是对他给他造成的痛苦的一种补偿。“死的却是狗”瓦尔特永远的带着痛苦的重担离开了。面对瓦尔特的死,凯蒂觉得很伤心,但她这种伤心纯属人之常情,但凡死的是她认识的某个人,她都会这样的。不得不说,瓦尔特的死对她来说是种解脱。“自由!不仅是挣脱了烦恼的桎梏的自由,还是让她挣脱备感压抑的友谊桎梏的自由。自由!不仅是挣脱了死亡威胁的自由,还是让她摆脱丧失了尊严的爱情桎梏的自由。那是挣脱了所有灵魂上的牵绊的自由,是脱离了肉体束缚的灵魂上的自由。有了自由,她也就有了无所畏惧地从容面对未来的勇气。”
这是凯蒂的第三次觉醒,她有了自由。
回到香港的她原本想自由的生活,却没成想被唐生的妻子邀请同住,尽管他看清了唐生的卑鄙无耻,但她还是爱着他,在与唐生交欢后,懊恼至极,恨死了自己。这时候的凯蒂已经不是以前肤浅而又愚蠢的女人了,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香港,回到了英国。在回国轮船上,她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从母亲的信中她明白母亲不想让一个寡妇女儿成为家庭的负担,这是凯特继看清爱情后,看清了亲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多奇怪啊!孩子小的时候,做父母的溺爱他们,每次孩子生病,都要在担心中捱过痛苦的时刻,孩子也会满怀爱慕地黏着他们。几年过去了,孩子们长大了,对他们的幸福而言,非亲非故的人的重要性反而超过了父母或者儿女。冷漠代替了过去那种盲目、发自本能的爱。他们的见面成了无聊和烦恼的根源。以前一想到分离一个月就感到心烦意乱,现在却能做到心平气和地盼着能分开几年。”回到家后,看到母亲的遗体,还有那从母亲的死中解脱了的,不爱她的父亲。到最后,凯蒂释然了。
“我想要个女孩,因为我想把她养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错误。当我回头看过去的那个我,我恨自己,可是我别无选择。我要把我的女儿抚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爱她,养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而让他心甘情愿地为她下半辈子提供吃的、住的,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
“就让我坦白这一次,父亲。我愚蠢、缺德、可恨。我已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我决定不让我的女儿沾染这些。我想让她变得勇敢、直率。我想让她成为一个不依赖别人的人,因为她能够掌控自己。我想让她像个自由的人那样对待生活,比我活得更好。”
这是凯蒂的第四次觉醒,她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灵魂,她看到了那条通往精神的道路。“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心中却感觉到了那种不论发生什么都能快乐的接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