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想到了海顿,发愿把他的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整个听一遍。当然,这样的发愿,多半是虎头蛇尾,只能是“到了哪里是哪里”吧。
海顿晚年在世时,莫扎特和贝多芬都还是“露头角”的年龄。所以,对于莫扎特和贝多芬而言,海顿是大师,也是老一辈。根据史载,莫氏贝氏都认海顿作自己的老师,但莫氏与海顿更亲近一点,这种亲近完全是心灵和性情上的一致,彼此很多相通的东西,甚至海顿反过来满心愉快地认年轻的莫扎特作“忘年交”,在自己晚年作品中吸取小辈的优点。这样的大师实在可当得“海纳百川”也。
而贝多芬于海顿,尊敬当然是不缺,但性格与作风上却总有不相入的地方,所以彼此的关系总像隔着一层薄纱,做不到亲近,无间的互通有无,那更是谈不上。
但是海顿却是异常坚定地认贝多芬一定是后世的大家,并且在贝氏略显冷淡的态度下却是热情地说出这样的话:“我为成为他的老师而高兴并且自豪。”我想,贝多芬自己在性格上感觉到最强的,是那种后世认为的“扼住命运咽喉”的力量,所以对于海顿风格里的一腔柔情,总觉得有点“生分”。
但海顿却明白,贝氏的“不屈”可以说只是其表,他的内里其实也是一腔柔情,没有这个,成不了伟大的音乐家。我们听见贝氏的月光或晚期的一些作品,与海顿的“默契”可能就会更多一点,只是他们那时已经不及见了。从这个角度上说,海顿对贝多芬的了解,可能比贝多芬自己还要更透彻一点。
从这一个海顿第一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里面,那完全是海顿所有的那种乐观和明亮贯通一切。他的乐观有时像一把大扫帚,甚至把角角落落里的那些灰尘和脏东西也扫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那面目也会改变一点。总而言之,海顿的乐观与柔情,把世间和人生“说开了”。我想到的就是这么一句话,不知是不是对,求教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