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意味着忙碌的一周又开始了。
我和儿子出门的时候,夜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儿子已经习惯了每周五天的早起。上了车,打开阅读灯,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而我专心开车。到了目的区域,把他转移给外公外婆,我便赶到了学校。
时间的确还早,天刚蒙蒙亮,还来的及去餐厅享受一下早餐。一摸口袋,饭卡又不知所踪,还带着办公室钥匙一起“留守”了。抬头看见教室灯亮着,也有和我一样早的孩子呢,“去看看是谁?”
走进教室,几个早到的孩子在座位上整理着周末的作业。一样一样从书包里掏出来,让我想到了“晒干菜的阿婆”,动作熟练但是眼睛没有光彩。当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见不到孩子亮晶晶的眼睛,那里折射着他的青春与求知欲。
课代表反应最近早自习前作业收不起来, 可能是时间不够。“激动”激发的解决办法是全班提前上学,冷静下来还是选择了放弃。冬天天亮得晚,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专车接送,安全第一。“冷静”自有冷静的办法,但需要老师去激发孩子们的心变得“沸腾”起来。
教育的机会说来就来。我示意教室里的孩子们停下来,教他们把作业按科目交到组内相应学科组长座位上,然后开始读自己想读的内容。首先是慧莹,她拿出了语文书开始读古诗词;接着是安琪,他拿出了英文……但是声音里透着腼腆,软绵绵的像棉花,包裹了其他人的慢动作。“这样也不是个事啊”,我心里想着,转眼瞟到了电子白板。“不如这样吧!”我打开希沃白板助手,开始在上面写字。我很喜欢在这个软件上板书,落笔便是极有型的字体,仿佛自己在练字一般。孩子们的声音渐渐都没了,不用转身,我知道他们在看我,不,在看我所写的内容。“11.12勤学早的同学:”,我停下来,转过身去的时候,先到的几个孩子声音大了起来。我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孩子的名字。身后的读书声更大了,我又在黑板上写下新加入的孩子的名字。后进教室的孩子,不明所以,也大声地加入了晨读的队伍。有点不对劲,我在黑板上又写下两行字:
晨读前请做到:
提交你所有的作业给学科小组长
声音减弱了一会儿后变得更响亮了。琅琅的书声,有谁不觉得美呢?!
今天在早自习铃响前,所有的作业都到位了,而且不需要我的“语音”提醒,读书声胜过了以往。
今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七年级的孩子逐渐进入心理断乳期,就像当初蹒跚学步的婴儿,需要成人的搀扶、引导,帮助他学会探索、建立自信后才能真正放手。更何况,如今的孩子,严重缺乏自理和规划能力,不是他们“这都不会”,而是“他们真的不会”。断乳期的孩子,给他们多点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