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能力
今天的晚餐,南北水果大荟萃。不用常做岭南人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不知若是苏大学士活到今天,他又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句呢?不用一骑红尘那样的耗财费力了,妃子若是在今天,她是天天吃着荔枝笑呢?还是向我们一样早已习以为常?若是他们二位古人生活在现在,他们会感到幸福吗?这种假设永远不会实现的,只能是用英语的语法虚拟语气了,也许会吧?那我们现在的人们是否都感到幸福呢?
谈到幸福,其实这并不是个轻松的话题。幸福是个无形的概念而已,是个无形的体验。它并不是用实物来衡量的。而是源自人本体本心的经历和感觉的结合。其实,它就像钻石一样,当你赋予它特定的意义,它才有了价值,而当你不赋予它任何意义时,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矿石而已。当我们面临饥饿是,一百块钻石也不如一个馒头有价值。同样当我们饥饿时,能吃上一口馒头,也许要比富有时吃三百颗荔枝要觉的幸福。
所以幸福的感觉是要靠我们平时的自我体验和感知的,这也是一种能力。而我们许多人这种能力却非常的差,总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当人们开导他们时,他们又能摆出许多理由来,让其他人相信他们愁的有理。多么可笑啊?人生在世,那有那么多幸福的时刻啊?每个人都有许多烦心的事。只是幸福的人有能力选择忘掉烦恼而已,而不幸的人缺少这种能力罢了。他们忘记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意只是一二”所以我们要学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人生哲学。
就像林清玄所说“人生的幸福是很多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有人突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总的来说人生的幸福来自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犹如在阴云中突然显露彩虹当空”这些幸福的感觉需要一种自我心性的体验与修养,是来自自我的从容,和宽广的胸怀,要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眼界。
纪昀曾在《训次儿》中写到“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是的知足常乐,无欲无求,有这样的思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感到不幸福呢?这样我们就会感到“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就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从容了。怎会感到不幸福?
那你幸福吗?我不禁问起自己来。应该是幸福的吧。不胡思乱想了,还是赶紧包一颗甜甜的荔枝,吃一口沙甜的芒果,来一块沁甜的火龙果,丢一颗鲜甜的红杏在嘴里吧!这就是幸福的滋味,我细细的品味着,甜到了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