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语文学科阅读课》这节,罗老师把语文课型分为七种:①预习课,②文本分析课,③评价鉴赏课,④文学史课,⑤训练课,⑥综合实践课,⑦学科阅读课。这一节主要是对“语文学科阅读课”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各学科都有必要开设学科阅读课
我认为这一小节“开设学科阅读课”有必要的,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语文有语文的阅读课,数学有数学的阅读课,历史有历史的阅读课,各个学科都要开设阅读课”,我十分赞同!任何一门学科,包括数理化政史地,就应该有适合中学学段的经典读物,且学科课应纳入学科教学课表。但,学科阅读课硬重视学科的边界,既然各科都有各科的阅读课,那就应该积极开设,否则,语文教师的教学范围太广博了,以至于语文老师“管的事太多了”。
二、语文学科阅读课:读什么
(一)学科阅读应突出学科性
作为学生,不读几本书就是最大的可悲。当然,学科阅读必须具有“学科性”,语文阅读的文本包括两大类:关于语言和文章学的,文学和关于文学的。
个人认为各个学科都应该有各自学科的阅读书籍,不应该把语文老师“越过学科的边界”,否则语文老师岂不就是“越俎代庖”了吗?!
(二)关于语言和文章学的文本
关于语言和文章学的文本,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资源极为丰富。在语言学习、语文学习方面,一些语文人在这方面的著作相当多,从《说文解字》《释名》,再到研究汉语语言,包括古代的文字游戏(酒令、谜语、各种怪异诗体:楹联!春联、挽联等)都是可读之列。而文章学是我国古代讨论文章的构成与艺术的学问。“以文章为研究对象”,主要形式是“对文章加以圈点批注”。对于学生究竟适合读哪几本书,选择要慎重,当然,这些由语文教师自主编造。
(三)文学和关于文学的文本
文学和关于文学的文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文学文本,即文学作品;一种上关于文学的文本,主要是文学评论。当然,文学作品的选择是自主的,一旦选定了要读的文学作品,文学评论的范围也就比较明确了。
因此,个人觉得选择很重要。
(四)思想历史文化类文本的阅读场景
罗老师主要针对于《论语》《史记》经典著作,根据在课程中的地位和阅读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据分析,《论语》用于语文综合试卷课,比用于学科阅读课更为合理。学科阅读课的重心在思考,重点是“知”,要有充分的思辨性阅读活动,不断扩大“知”的领域,提升“知”的境界。而综合实践课重心在实践,重点是“行”,要有充分的实践性活动,在“行”中获得“知”的深化。我觉得罗老师分析比较透彻,脉络清晰。
三、怎么读才是合宜的
(一)学科导向鲜明
学科阅读是学科导向的阅读,是为了学科发展的利益。这一小节,我认为对学科性的强调,不同于“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所以阅读目标要清晰,学科导向要鲜明。不可盲目跟风阅读,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二)任务或议题设置合理
读书是自己的事,但语文学科阅读课是一种课型,不可任由学生去读,教师必须主导参与,要“进行先期规划”,“合理设置阅读任务,并根据读物设置恰当的议题”,且都要“充分考虑学科属性”。
(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这一小节中,罗老师提出需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不可囫囵吞枣。
第二,要有任务切分,根据教师的设计,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
第三,要用笔记、做读书卡片等方式,保证在阅读过程中有思考。
第四,越是篇幅庞大的作品,越容易在细节中迷失,因而越要使用思维导图、文本结构图等方法勾画作品全貌,这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最后成果,以阅读报告或作品创作的形式呈现并作分享。
我的微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上好一节语文学科阅读课,首先必须在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思考。再者,就是尊重个性化差异,营造阅读氛围。还有一点,如果可能的话,将阅读和写作完美融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