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语文学科阅读课<论语>:论学习》评述 这一章节,罗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
一、关于学科阅读课
(一)学科阅读课要促进语文学习的利益
(二)要强调学习的实际收获,不要过于在乎课程的“系统化”
(三)要深入、充分研究教学教材,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
二、关于教学教材的分析
(一)课题的设置和材料的选择要合理
(二)对教学教材本身,给出的理解要合宜
(三)对教学教材的取舍,要考虑周全
三、小结
我的微思考:
1、学科阅读是为了促进学科学习的阅读,无论哪一科都需要阅读,且选择好与该学科相关的文献。每一本文学作品,都应该明确阅读目标,明确目标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和方法。比如罗老师在这一节中说的《乡土中国》,这部著作主要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研究,比较接近历史学科,也就是说《乡土中国》可以交给历史老师带领学生去读,这才是合理的选择。而《论语》中有大量具有经典性的格言警句,它提供了一种凝练通达的汉语表达范式,且也被认为是一个文言文语言学习的过程,因此,这都属于“语文的”。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和兴趣,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知识浩瀚如海,适合自己的才称得上最好。罗老师说“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所依托的文本资源,最为紧要” ,包括《论语》的语文学习价值超过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目,所以有必要对这本书的学习下足功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科阅读课重在“读”,增广见闻;关键在“思”,可开展梳理探究活动。
3、语文学科阅读课的教学教材,不是课本,没有教参,教师要自主分析研究。而分析,无疑就是讨论的主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题”。针对于《论语》,罗老师分析的比较详实,获益匪浅。
①《论语》中“交友”“君子”等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孔子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君子就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举止,还提出了“孝道”,认为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和道德义务。
②《论语》中还提出教育理念、修身养性及方法。“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强调了学习本身并非学习的目的,只要是修养与行为达到他所说的这些标准,没有学习也等于学习了。孔子表扬了颜回的“好学” ,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强调“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且要符合事理与情理的解读。
③罗老师在本节中重点提到课题“论学习”,意思就是说所有材料都应该跟学习是相关的。“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一,谈论做人的普遍道理;其二,谈论是做事的普遍道理。这两句话所谈的不止于学习,因此,这两则材料不必列入“论学习”这课题。
④ 孔子提出“仁爱”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还提出了“礼” “义”“智”等概念,作为实现“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罗老师说“本堂课有26则材料,我认为在数量上太多了。学生在一节课上消化这么多材料,十分困难,读懂原文都不容易,何况主要教学环节还是材料的梳理与整合”这一点,我很赞同!罗老师又说“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适量、适度,不能太稀薄,也不能太拥挤”,是啊,‘中庸’最合适”。是啊,如果一节课安排内容比较多,“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造成适得其反,重点难点不明确,这样下来,教师感觉累,学生也疲惫。
这一章节,个人觉得内容虽然不多,但需要深入理解,需要认真分析。毕竟语文学科阅读课是一个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我的思考比较片面,还望大家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