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细读》读书心得

寻找精神的“旅店”——读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之前在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恰好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余华论》,两相结合看完后,有这些想法。

《十八岁出门远行》按理来说就是“仿梦小说”,就是要有意地偏离日常逻辑,你可以说是“梦”的荒诞,也可以说是现实的荒诞。

主人公在遭遇“噩梦”的时候,我觉得那段情节真的蛮荒诞的,一堆人哄抢苹果,司机只是在旁边笑嘻嘻,甚至带着“我”的红色背包离开了,想是司机和那些“抢劫者”串通好的,但是如果串通好的话为什么要这么哄抢苹果,难道苹果和车子也是这个司机偷抢来的吗?我当时觉得这里有些奇怪。

而在这篇解读文章中,余华这部小说是探索性的小说,“仔细研读,你就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这个道理,至今还没有一个广泛的认可的归纳。”

作者从另一方向解读这部小说,还抓住借用了夏中义的解读关键,以此再更深入的解读研究。这让我更加能读懂这篇文章,离拨开故事的迷雾更进一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人们常常会用自己已知、常用的方法来解读文章,或者根据前人的解读总结经验来解读。文中有一句...
    Asexuality_0919阅读 142评论 0 3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解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一首非常经典、中学生大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诗歌,甚至...
    Asexuality_0919阅读 301评论 1 5
  • 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的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具体的鲁迅先生的形象,形散而神不散。 对于没有网络的上...
    Asexuality_0919阅读 162评论 0 0
  • 在政治幻想和艺术幻想之间挣扎——解读李白的《下江陵》 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有一对极致的矛盾构成了奇异而浓烈的感情色彩,...
    Asexuality_0919阅读 162评论 0 2
  • 解读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死”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忌讳的字眼,极少数人会把死亡...
    Asexuality_0919阅读 11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