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感染病毒病例增长超过湖北,政府紧急封城

01. 

它来了,它来了,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

之前张宏文教授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疫苗的帮助,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控制疫情的发展将会很难,第二波疫情可能仍在等待着我们。

如今第二波疫情已经初现端倪,它来自黑龙江。

根据网络数据显示,自从3月10日报告1例大兴安岭地区确诊病例以来,黑龙江已经连续29天无新增病例。

但国外疫情泛滥,而黑龙江地界位于俄罗斯边界,中国在俄国发展人数有几十万人,造成黑龙江面临疫情境外倒灌形式严峻。

4月6日,境外输入32例,无症状感染30例,本土新增0例。

4月7日,境外输入59例,无症状感染137例,本土新增3例。

4月8日,境外输入61例,无症状感染56例,本土新增2例。

4月9日,境外输入38例,无症状感染47例,本土新增4例。

4月10日,境外输入42例,无症状感染34例,本土新增4例。

......  ......

4月12日黑龙江的绥芬河市一天新增俄罗斯输入确诊病例为49例。

本土病例迟迟无法归零,面对外归国人的不断增加,黑龙江终究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每一天境外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黑龙江的政府和群众的防疫压力就像在火炉上持续加热的高压锅一样。

武汉封城成了全世界的榜样,事实也证明隔离虽然是最落后古老的防疫方式,但也是面对疫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终于在12日黑龙江绥芬河市常务副市长李兴国宣布:“封城”!必须封城。

截止至2月13日24时,黑龙江已经累计病例高达493例, 而绥芬河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约占全省78%。

绥芬河关闭口岸、封闭小区,对进境运输工具登临检疫和入境人员全部实施核验健康申明卡、体温检测、集中隔离,高度管控!

此前,中俄边境主要口岸中,黑河和同江都已经关闭。

作为其中黑龙江唯一开放口岸的绥芬河就担当起了“孤胆英雄”的角色,承接了大量中国籍的华人归国。

这个小到常住人口不足7万,小到连三甲医院都找不出来的小县级市,要面对几十万的人流输入。

它像个一个还未完全成长的孩子一样,一声不吭的硬抗下了所有。

四月虽已到了春暖花开季,但此时的绥芬河仍旧是大雪纷飞。

仅仅只有460平方公里的绥芬河早已挤满了海外华侨和留学生。

许多大省对待海外归来的华侨和留学生都会直接送往原籍隔离。

而绥芬河自己没办法承担巨大的人口之后,黑龙江这个优秀的老大哥把所有人都留在了自己这里。仅仅只是为了不让其他省份受到病毒威胁。

终于绥芬河再也承受不住了。

02. 

绥芬河市政府发布公告紧急“求援”,开始接受抗疫物资的捐赠。

黑龙江政府举全国之力,守护绥芬河。

截止4月10日,黑龙江已累计派出222名医护人员驰援绥芬河,并且黑龙江省在除牡丹江外的其它地市和省直属医疗机构储备了1000人的医疗支援力量,以呼吸、重症和感染专业为主。

按医生护士40人、60人的结构比例,以100人为一个团队,内部按25人划分成4个单元,根据临床需要分梯次整建制随时投入救治工作。

他们顶着零下的严寒严阵以待,为了保证一方国土平安,严防外部输入,所有从边境线下车的人百分百被检测。

此外,为更好地治疗由境外输入的新冠肺炎病例,绥芬河市紧急开建方舱医院,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可提供600余张床位。

进驻方舱医院援助的医疗队员预计共有400人左右,其中有的曾参与过援鄂医疗。

尽管天寒地冻,但是不抛弃不放弃在外国的中华同胞,自己抱团取暖的劲儿,黑龙江可以说完美的表现出了中华儿郎的担当。

03. 

黑龙江可谓是做的十分优秀,然而依旧有人在指责在怨怼。

境外的每一位归来者都是和我们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骨肉同胞啊,怎么可以说放弃就放弃,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在国外的是你,这时候祖国拒绝你入境,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时候我们不应该埋怨,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多一点的关注和支持。

要知道黑龙江自己的经济并不富裕,但是任务却很重。

2019年黑龙江以不到全国2.8%的人口,生产了全国超过11%的粮食,而去年全国粮食的总产量只达到了15%。

而今年黑龙江在疫情和蝗灾的双重打击下黑龙江的经济大大受损,如果黑龙江被疫情摧毁,造成粮食停产,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的黑龙江早已伤痕累累,但是没有喊过一次疼。

在2月7日的时候,全国疫情十分紧张,黑龙江N95口罩急缺。

但是仍然没有求援,而是咬着牙对群众说:我们可以用5个一次性的医用口罩,和你们换一只N95。

希望更多的人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防疫上,而不要用在指责上。

中国的山川湖海本就是一家,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黑龙江,在他们需要支援的时候,慷慨的伸出援助之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