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鱼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渔港人吃鱼,血液里总带着点偏执:不吃“过夜”鱼,不吃“过冰”鱼,非要是绝对新鲜的才可以。每当全国实施“伏季休渔”,渔船不得出海,体型硕大的深海鱼在菜市里难觅踪迹的时候,小市民们就只能把这种偏执寄托于浅海可以网获的小鱼。

我的母亲在内陆长大,生下我之后,才举家迁居渔港城市。曾有一段时间,父亲在渔港工作,下班回家时,常常能带回一些品种繁杂的小鱼。在渔港安定下的初期,如何把这些手指大小巴掌大小的小鱼料理得美味,曾经一度让我的母亲无所适从。

炸,十分耗油又热气上火;煎,用锅铲和筷子给鱼翻身时一锅鱼都被翻碎;蒸,果然是最能保持小鱼完整的方法,却味道清淡不够下饭,必须花时间提前腌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很长一段时间,母亲料理小鱼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煮汤。新鲜的鱼以少量清油一爆香,再加清水慢煮,简简单单的做法便得一锅香白似乳的鱼汤。然而,日夜奔忙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鱼汤虽然鲜美,终究不是下饭的好馐。

直到一位渔民告诉母亲海鱼烹饪的诀窍——煲。旧时,渔民出海打渔回来,卖相好体型大的渔获,都拿去卖了来养家糊口,剩下的小鱼没人要就留给自己家人享用。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上漂流,没有多余的佐料,就把以船为家的渔民,不单食材原料有限,连柴火能源也有限。

煮上一锅米饭,在集热持久的砂煲中放入捕得的小鱼,用有限的柴火小火慢慢地煲煮,不需要时刻留意火候,不需要过度浪费能源,只需些许功夫,几条小鱼,若干腐竹,一把腌菜,半碗粉丝,一只砂煲便能烹出一大锅让人心满意足的美味鱼煲。

锅底粘稠而温润的小半碗黄白鱼汤最撩人,用汤匙要出来淋在饭上,搬运来吃,咸味足够香味扑鼻。一条小鱼夹到碗里,鱼肉结实,丝毫不软烂。用筷子轻轻地穿刺挑拨,却难以把鱼肉剥离。非得下嘴去咬,那一大片丰满细腻的鱼肉,才乖乖离开鱼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海鱼虽小,鱼刺却少,放心大胆地豪迈要下去,唇齿余香,虽谈不上什么珍馐奇味,却也算得上是一日辛勤劳动之余对自己的一顿小小犒劳。

得高人点拨之后,母亲做的鱼煲,简单却美味,甚至不需要记住食材的分量和火候的时间,一切都像是信手拈来又浑然天成。鱼煲的关键是鱼一定要新鲜,鱼不要太大,一般都在半斤以下,肉质才鲜嫩细腻。

葱蒜切片,慢慢铺上一层在砂煲底部,将鱼内脏摘除,用水洗干净,直接放进煲内,淋上一圈食用油,再撒上一抓食盐,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用直接从盐场买到的颗粒状粗盐,盐度不高,狠狠撒上一大抓都不为过。不需过度执着于油和盐的分量,大胆豪爽地多放一些。

姜蒜、鱼、油盐,盖上盖子,煮开之后,开盖加上半碗米酒,再无其它任何佐料。继续盖上盖子,小火煮到听见滋滋的油星飞溅声,鱼就算煲好了。打开盖子,姜酒的浓郁和鱼的清香流窜而出。清淡之中,保留了海鱼的原汁原味,不油腻,不辛辣,美味却养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时,母亲见我吃腻了清淡,想着换一换口味,就会做一个豆瓣酱鱼煲。料理步骤与清汤鱼煲是一样的,只不过把其中的食盐,换成了颜色鲜明味道浓重的豆瓣酱,再加入两粒酸梅一起煲煮,做出来的鱼煲咸咸的酸酸的,非常好吃。

香醇咸厚的豆瓣酱包裹住细腻的鱼肉,吃起来咸中竟又带有风情万种的酸味,引人停不下筷子,大口大口将鱼吃得干干净净不说,就连豆瓣酱也舍不得浪费,三两勺豆拌酱浇在米饭上,仔细拌匀,一碗光溜溜的米饭下肚,一样美不可言。


原创作品

2014年5月8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并非关于吃的一切】

微信搜索:chilechilechile (谐音:吃了吃了吃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5月1日至9月1日,黄渤海正式进入伏季休渔期。休漁期间,千船靠岸,百帆入港,浩淼地大海上只有海...
    诺兰齐阅读 1,466评论 6 1
  • 《知·食——法国》目录上一篇:高级料理的前世今生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
    裸食阅读 1,800评论 2 16
  • 海南的粉有自己的特色,到了海南,必须来一碗。一碗粉,浓缩了多少的岁月,只有吃了你才知道,既然来了,就吃吧.... ...
    旅道天下阅读 14,269评论 6 12
  • 6月8号,天气闷热得让我一晚上没睡着,像极了两年前那晚,二牛凌晨发来考试答案,我彻夜未眠。 两年前的夏天,高考失利...
    大庆先生阅读 257评论 0 1
  • 音乐像悠扬的河水流向远方 和声的温柔里主唱在忧伤 用拉长的音符呼喊人群 人群是一次无止境的尖叫 穿越那些不可诠释的...
    勒普兰斯阅读 5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