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眨眨眼和外界沟通管理全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她每天坚持几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希望某一天可以亲手抱抱儿子。
前面我们说保罗•斯托茨提出了“逆商”的概念,他还开发了一个逆境反应的量表,用来测度一个人面对逆境的反应。按照他的理论,一个人面对逆境,有四个方面的力量最重要。
1、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控制自己对于挫折或者失败的反应。相信自己可以从逆境中走出,专心在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一步一步地扭转局面。
2、责任归属的能力。面对问题,把失败的原因、遇到挫折的原因引给他人,让自己获得心理舒适,这是责任属性能力比较差的表现,而遇到挫折,并不急于把责任推给其他人,敢于直面问题,甚至无原则地承担责任,然后尽快努力、争取走出困境。
3、控制影响范围的能力。遇到一点点问题就会觉得满盘皆输,很快会陷入失败循环。越想越觉得失败,越觉得失败,越无法从困难中及时走出来。而有些人即使面对极大的困难,也会顽强地坚持,“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4、忍受并坚持着的能力。有的人会很快从挫折中振作起来,并且坚持前行;在新的努力中,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自欺”的能力很强。而另外的一些人,则会在后续的行动中,不断受到前面挫折或者失败的影响,看问题会格外悲观。研究表明,在逆转力中,忍受并且坚持的能力非常重要。逆商比较高的人,常常可以非常明确地把自己的过往失败和未来的努力区分开来,不会过分沉浸于失败的经历和记忆。虽然大家都在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很多人并不是长一智,而是简单地把过去的苦痛套用在对未来事务的判断上。
斯托茨的量表用这四个维度来测验人的逆商,在学术界和业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人都通过这个量表来测度自己是否具有逆商。一般来说,AQ测试得分比较高的人,被认为是逆商比较高。而被认为逆商比较高的人,也被认为要么可以轻松地面对各种艰难困苦,要么就可以顺利地突破各种困境。但实际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逆商,是天生就具有的,还是历经磨难、后天进化出来的,甚至逆商就是来自于人的本能呢?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学者们正在通过各种研究来进行探索。
王乐怡 这个名字,你也许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是听宁老师的课听到的,现在讲给大家:她是哈佛MBA,曾经担任过高盛集团商业银行事业部的COO,后来在香港创办了AA私募股权基金,担任总经理。她的事业非常成功,家庭也非常幸福,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她的父亲,是台湾的创投教父,她的老公,一直是软银集团孙正义的重要助手。听起来是开挂的人生,幸福美好富有。直到有一天,她在香港的办公室中风倒地。醒过来的王乐怡,仿佛成为了一具躯壳,身体完全无法动弹,更是不能说话。
那一年,王乐怡39岁。王乐怡的病,不影响她的头脑,头脑是清晰的,但是无法表达,她只能通过躺在床上眨眨眼和外界沟通。读过王乐怡故事的人,大约可以知道失能对于一个人真正意味着什么,不要谈尊严,就连你最亲近的助手,都会离你远去。王乐怡有钱,但有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照顾失能人士的繁重工作,让人性不堪忍受,助理们、看护们,开始偷偷走掉。
经过了三年的各种各样的磨难,包括半年的抑郁症治疗之后,王乐怡决定用她唯一能够控制的眼皮,也就是用眨眼来管理家、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投资。她请了15个助理和护工,轮流照顾她的生活、她的家庭,并帮助她工作。王乐怡为这15位助手和护工制订了KPI考核表,并进行年终考核。
护工负责照顾她的家庭,也照顾她自己;助手帮助她处理邮件,打理业务。王乐怡每周会有一天到公司上班,参与公司的投资决策。有三位助手,在工作中辅助她。他们与公司签有保密协议,通过看王乐怡眼皮的眨动,来把王乐怡的意见翻译成文字、变成决策。王乐怡生病之前,她所管理的基金是十亿美元级别的。到去年为止,她所管理的资产已经增值了十几倍,成为了全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之一。
王乐怡现在还不能讲话,但她每天在助理的帮助下,用眼皮为孩子写一篇祈祷的文字。在她生病的时候,她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四个月,她每天看到孩子在阿姨的怀里长大,和阿姨的感情比和自己还要亲,那种痛苦,我们任何人只要用一下同理心,都可以想象得到。但王乐怡并没有只是停留在痛苦之中,就像她对待工作一样,她每天坚持几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希望某一天可以亲手抱抱儿子。
王乐怡的“康复”,不是我们想象的轻而易举,是极其痛苦的事情,需要极强的毅力才可以坚持。要把每一根神经都激活,把每一块萎缩的肌肉再变得有力量,要经过婴儿成长般的缓慢过程。但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同,孩子的成长是个自然的过程,慢慢站立,从爬到跑,它所需要的就是时间,没有痛苦。但病人的康复则不一样,每一步的进展不仅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还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据说王乐怡在康复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疼痛而嚎啕大哭,但是,她还在坚持。正像她在祈祷文里面对她的次子所写的那样,“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轮椅丢掉,能够抱抱你”。
现在你能够知道什么是我说的“逆转力”了吧,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与这种力量相比,任何管理问题,其实都是小儿科。没有人可以打败我们,能够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建议同学们读王乐怡故事,非常感人,也非常鼓舞人。
同学们你有没有体验过,挫折没有将你击垮,反而让你变得更强的时刻?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也欢迎分享相反的体验,就是一个挫折击垮了你,最终让你变得更虚弱。 我们下节课和同学们谈谈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