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语:2016年5月9~16日,和同事到现场工地检查工作,回到成都后,陆续形成了几篇文字。此为2016年5月12日的第四篇。
2016年5月11日清晨8点许,阳光已照彻四周高山。我们备好干粮和水,从阴凉低洼的营地盘升到海拔2800米的乡村道路上,在温暖和煦的阳光里驶向下游40多公里外的厂房区。营地与厂房区的直线距离约13公里,但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弯弯一绕就多出30公里路程。这里水路也是九连环吗?低头俯瞰脚下500多米深处,徜徉在高山峡谷间的雅砻江,细如柳枝,不盈一握,极目之处也就两个弯。从雪山走来,从远古走来,走了1571公里、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雅砻江,蜿蜒曲折何止九连环,在锦屏还有一个与雅鲁藏布江、金沙江媲美的大拐弯(黄河的几字形拐弯叫河套)。
从事水电地质,看见滚滚河流首先浮出脑海的是长度、落差、流量、装机等干巴巴的数据和地貌单元、地层单元、地质构造单元等呆板板的图块线条。待这些客观实在却略显生硬的内容快速闪过之后,我想起了一篇河流名称变迁与文化演进关系的趣文。文章说《禹贡》、《山海经》、《水经》、《水经注》中1252条河流多以“江、河、水、川、溪、沟、曲”等字命名,其中水为初始底色、江为南方文化胎记、河为北方文化烙印、溪为古蜀文化刺青。各区域文化在2000多年的风云际会中此消彼长,河流的名称也像城头大王旗一样变换了多次,最终笑傲江湖的是劲吹的北风和微熏的南风,其它区域文化的花果则在南北大风中飘零四散了。据统计全国现今27800多条河流,河占约27000条、江占约800条,形成了江落河涨、北河南江的大格局。四川虽僻处西南边陲,也受南北文化交锋交融的洗礼。北鲲南鹏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南北文化垂云而飞,强势涤荡古蜀文化,渐演化成江中有河、河中有江且大江小河的两分天下杂糅一体的局势。就雅砻江而言,也是随文化交锋由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尼雅曲一路迭代而来。
同车的王仕雄大哥介绍说,我们正走的雅砻江左岸吉居乡的菜玉滑坡也有勘探平洞。乡村、滑坡的名称都比较陌生,“左岸”两个字却让我心里一动。因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时常搞错河流的左右岸(印象深刻的糗事)。后来才明白,我把现代地理学和传统堪舆术划分左右岸的标准混淆了。现代地理学以流向划分左右岸,面对下游,左手方为左岸右手方为右岸。传统堪舆术以方位划分左右岸,面南背北,东左西右永不变,当河水流向一变,左右岸位置就乾坤大腾挪开始迷糊人;遇到近东西流向的河流,则无左右岸之称,只有江北江南江阳江阴之谓(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左右本来是简单的方位词,但古人有趣会玩,配之阴阳五行后竟能以左右表尊卑,生成了尚左尚右的观念。但天道不测,叹造化弄人,这尚左的流毒却猛于若水,在悠悠岁月里夹沙裹石祸害了不少尚右分子。
王仕雄大哥继续介绍右岸的雨日堆积体、唐古栋滑坡、夏日变形体、马河变形体。“唐古栋”三个字入耳让我心念又一动。第一次听到唐古栋滑坡,是1995年12月汉淮带队查勘两河口水电站时告诉我的,相关地质背景资料还略有记忆。唐古栋滑坡发育于三叠系侏倭组(T3zh)中,为一套中~厚层浅变质岩系,1967年6月8日尘埃漫漫罩空山,近亿方的岩体直插江底和左岸,刹那形成高约335米的堰塞坝,雅砻江顿失滔滔9昼夜。
这些灰色的专业知识其实是借助活色鲜香的神秘传说记住的。传说1967年康定土司念经打卦问前程事,梵呗声中巫师作法,一签扑地天机乍泄:雅砻江水断,天地换人间。土司听罢仰天长笑,自以为江水不竭,连绵千里,子孙土司万世之业也。何曾料想延续了1470年的土司制度已油干灯尽,待唐古栋滑坡的尘埃落定,土司便永远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后来翻书查阅,得知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2569家土司(康区约40家)早在1958年已彻底终结,康定明正土司也并无此逸闻轶事,神秘传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但神秘的天人感应,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往往不断吸引人心翻越理性高墙,奔向未知、飞尘不到的清净世界。
人心在奔,车也在跑。1小时后,来到了目的地——蒙古山大河湾。稍作歇息,我们一行4人收拾妥当,就沿崎岖便道下到高差约580米的厂房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016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