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女孩子都曾遇到过情同姊妹的好朋友吧。你们一起走过多长的路呢?你们是在哪里渐行渐远的呢?她现在还好吗?你还会偶尔想起她吗?如果再次相聚,你们还能像过去一样无话不谈吗?
亦舒的小说《流金岁月》里就有两位美丽洒脱的女孩,朱锁锁和蒋南孙,她们之间长期保有令人羡慕的友谊。她们都是彼此最可信赖的后援,也都是彼此最乐意分享喜悦的知己。用南孙的话说:
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么,她们维系这份情谊的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她们很早就知道,朋友是会走丢的。
南孙的阿姨是长居英国的职业女性,她回香港时带南孙和锁锁吃下午茶,言谈话语间,阿姨称赞她俩是真正的朋友,锁锁问,你呢,阿姨,你可有朋友?阿姨说:
从前有,后来就没有了。人长大之后,世情渐渐复杂。譬如说,有一件事,我急于要忘记,老朋友却不识相,处处提起,语带挑衅,久而久之,自然会疏远。又譬如说,本来是一双好朋友,两个人共争一样东西,总有一个人失败,你所得到的,必然是别人失去的,两人便做不成朋友。
年幼的她们没有完全明白阿姨话中的含义,一个问,为什么要忘记?一个问,为什么要提起?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软肋,都有不愿意为人所知的一面,而这些往往也只有最近最好的朋友才心清肚明。
朋友之间关系好时无所谓,平常日子无所谓,怕的是两人渐生罅隙,或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有些不该说的话说了出来。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再大度的人难保不翻脸。
原来,那些原本应该保守的秘密,最容易成为攻击对方的利器。
可以说,经过人生历练的阿姨给两个女孩子提前打了一剂预防针,她们无意中懂得,朋友并不是轻易就能走到地老天荒的。
假如友谊是一个账户,需要双方心甘情愿地存入,而不是长期透支。而她俩这正是这么做的。书中有一个细节提到,中学毕业后,锁锁开始找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南孙则利用暑假当家教。南孙挣到钱给锁锁买时装,锁锁开支后给南孙买球鞋牛仔裤。她们都了解对方的爱好和需求,都愿意在能力范围内付出和分享。
另外,她们很好地保持了朋友之间的界限感。
书中有一段写到:
有人来接锁锁,楼下车号按得震天价响。
南孙伏在窗口看,“谁,是谁?”
锁锁不答,抄起手袋便走。
蒋太太在一旁听见,便对女儿说:“别问太多,她方便说,自然会告诉你。”
“老朋友,问问有何关系。”
“问多了她一嫌,老朋友就丢了。”
“我关心她。”
“各人有各人的路。”
母亲提醒南孙的,正是好朋友之间也要把握好分寸,要保持适当的界限。
中国人普遍不太重视界限感,尤其是家人之间,朋友之间。我喜欢的,你也应该喜欢。我们关系那么好,所以你不应该对我有所隐瞒,如果不这样,那就是见外。
我们习惯替别人出主意,甚至拿主意。如果对方不满意,自己还会觉得很委屈,说自己出于好意,总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上。
在《流金岁月》这本书中,锁锁和南孙在很多场景的对话中,经常出现“不响”二字,有时也写作“不语”、“不言语”,也就是其中一人没有再接话。
不响,字面上看只是不说话,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意义。可能当时不好再深说什么,或者不好再解释什么,或者是觉得说了还不如不说,或者是感觉很难说清楚……
而“不响”两个字也往往表现出了朋友间的界限感,表示我不深究,我不穷追猛打,我给对方留面子,我给今后留余地……例如:
锁锁带南孙逛精品店,锁锁取出金色信用卡挂账,南孙留意到编号只得两个字,显然不属于锁锁本人所有,当时并“不言语”。
南孙与章安仁恋爱,锁锁感觉南孙要在他手里吃亏。南孙诧异,你怕我应付不来?锁锁说,你与我不同,我……已经习惯了。南孙听这话说得隐约,又有点心酸,便“不响”。
南孙和锁锁,从天真少女,到经历各自命定的好运与劫数,无论光鲜亮丽,还是摔倒又站起,两人都深知,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和尺度衡量别人,好朋友也不例外。
最重要的一点,所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久友谊都有着牢固的基础,对于锁锁和南孙,那就是相似的人生观。
南孙说:
我一切所有,全靠自己双手赚来,没有人拿得走。
锁锁说: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说到底,两个人,都是为各自负责的人。
只有为各自负责的人,才有可能保持长久的、高质量的友谊。
这样一路走过的日子,才称得上流金岁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