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晚上60后的爸爸喝着00后女儿买的饮料,说“嗯,真不好喝”。(PS:此箱饮料乃是某CP当红流量明星其中一位代言的限量版。爸爸这是喝第二瓶。)
对话:
爸爸:嗯,真不好喝。
女儿:不好喝就不要喝呀,你这是第二瓶了,还在说不好喝。
爸爸:我说不好喝,咋了,每餐不好吃的饭菜不都是我吃的。
女儿:不好喝就不要逼自己喝呀,你又不是第一次喝。家里有水呀、奶呀、可乐呀,那么多喝的,为啥不好喝还非得喝这个。
爸爸:我就说一句不好喝,又没咋的。
女儿:人家晚上十二点抢的,你还说不好喝,不好喝还非得喝。
爸爸:老爹就说一句不好喝,还不行么,咋的你了,真是奇怪·
女儿:懒得跟你说了,你就是这样,说话一直扯这扯那的,一点逻辑也没有。
爸爸:要啥逻辑,我就说一个事实,我自己的感受,有啥不行的。
………
两人持续争吵半个小时
妈妈:嗯,明天我分析一下。
分析:
在女儿看来,人生在世,吃自己喜欢吃的,喝自己喜欢喝的,不要委屈自己。之前,妈妈有开过一瓶这款饮料,尝了一口,果断的说不好喝,就还给了女儿,这种行为她接受。但是爸爸已经喝过一整瓶,这是开第二瓶了,还在说不好喝,实在难以让她接受。在她看来,不好喝的就不要委屈自己喝。这可能就是两代人价值观的区别。就像是60、70后看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认为父母吃剩菜剩饮、有钱也不舍得花,扣扣索索的过日子,实在难以让人接受。00后倡导的就是勇敢做自己,不爽就要大声说出来,我的地盘我做主。在爸爸看来,家里不好吃的我来吃,不好喝的我来喝,这是一家之主的担当,担着、担着习惯了,就认为不好喝的我喝也是天经地义的,在家里众多种类的饮品当中,选择喝这款不好喝的饮料,也没啥不对。父女表示互相不理解。
女儿买这款饮料,费了不少劲,晚上十二点网上抢购,一次才发行三万箱,得熬夜守着,还得手快+网络好,况且,这是我的偶像代言的。这明明不仅仅是一款喝的饮料,还有精神认同,饮料-偶像-我,这种代入感经过有意的宣传包装,变得极强,这哪里是饮料,明明就是我的偶像,也不仅仅是偶像,是我欣赏的精神、理念、价值观,你说饮料不好喝,就是有意的说我不好,你是在不认同我。打个比方,就像是我家儿子,即使长得不好看,我自己可以说一说,但是隔壁邻居这么说就不行。而且,你说第一次,我有涵养不跟你计较,你见一次说一次,我就要揍你了。商家稀缺营销的手段也颇能引起消费者的成就感,那么多的粉丝(PS:爸爸说,也可能一共才有一万的粉丝,商家生产了三万盒。),我是少数抢到的,你还说不好喝,太不尊重我的劳动了。父女表示互相不认可。
两代人对待权威的态度不一样。爸爸说,我从来没有跟我爸爸顶过嘴,跟我妈妈顶过一次嘴,被追着打。言下之意,孝顺孝顺,得顺着,不能跟父母顶嘴。女儿可能会说,你这是愚孝,父母明明有不对的地方,还不能说呀。00后们在社交互动中倡导平等、公平,不盲从权威,认为任何人有其长处,也有其弱点。60后们在学习毛选和雷锋的氛围熏陶下长大,听话、服从权威是生存的必备技能。可能60后们会认为,这种与父母的对抗,是中国文化的没落,国外文化入侵导致的,是华夏文明的退步。00后们会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民智开启,是人的自我觉醒。父女表示互相鄙视。
好吧,爸爸决定下班带一杯星巴克的冰瑶红梅黑加伦回去给女儿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