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太祖太宗重用的高级官员都是北方人。太祖在皇宫禁苑中刻了一个石碑:“后世子孙不要用南方人做宰辅,不要用太监管理军务。”
等到真宗时期,开始重用福建人。太祖的石碑也不知道被扔到哪里去了。
哎呀,像太祖这么明智的人,一定是通晓历史的。
汉高祖对吴王刘濞说:“五十年以后东南会有人叛乱,那个人不会是你吧?这天下都是一家,你一定不要谋反啊。”后来吴王刘濞果然谋反了。
太祖的见识和汉高祖是一样样的。
02
原文
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至真宗朝始用闽人,其刻不存矣。
呜呼!以艺祖之明,其前知也。
汉高祖谓吴王濞曰:“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非汝耶?然天下一家,慎无反。”已而果然。
艺祖亦云。
03
补
艺祖:原本是引申为“开创基业的始祖”,但是基本上只有赵匡胤被称为艺祖。不得不说,在搞事情这方面,还是读书人技高一筹啊。
吴王濞:汉高祖刘邦之侄,刘仲之子,西汉宗室,封吴王。刘邦在平定英布以后,先封刘濞为吴王才召见的刘濞。刘邦见到刘濞以后认为他又反相,只能劝刘濞安分一些。忘记说了,这位爷是“七国之乱”的主要选手。
04
感
这赵匡胤实在是有地域黑的嫌疑,实在是政治不正确。
但是吧,如果考虑到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那赵匡胤的这个见识真的是了不得啊。至少,朱元璋时期“南方”人实在是有些丧心病狂。
我专门查了一下徽宗钦宗两朝的宰辅,既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至少北宋灭亡的这口锅扣不到南方人头上。“六贼”中记载了四个人的籍贯,其中两个是河南人,一个是福建人,一个是浙江人。
至于不让太监掌军权,这个是吸取了李唐灭亡的教训。李唐的宦官权限非常大,都能废立皇帝。
所以赵匡胤对宦官的管理还是比较到位的。
不过赵光义却非常信赖宦官王继恩,屡次让他直接统兵。
后来,太监在军中的权限就越来越大。一直到出了一个童贯,童贯被封为广阳郡王。“六贼”中有三个都是宦官。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对赵匡胤相对的宽容。我认为北宋坏在赵光义身上。就比方说太监领兵这个事就是从赵光义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