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感慨: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是否也有类似困惑:明明学习很努力,花费很多时间、投入很多精力,但是学得越多、忘得越快,内心焦虑却毫无进展。
如果你有上述问题,说明你迫切需要改进学习方法。
李笑来曾说:“学会学习,再来学习。”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再来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成甲的新书《好好学习》,它将告诉你高效学习的秘诀:唯有掌握临界知识,才能提高认知效率、提升学习层次。
01 什么是临界知识?
所谓知识,是指能够改变你行动的那些信息;所谓临界知识,是指那些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有哪些常见的临界知识呢?比如说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
掌握了临界知识,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以“黄金圈法则”为例,它告诉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要寻找做这件事的目的和理念,从而迅速看透问题的本质。
比如,领导安排你贴海报,你就随便找个地方贴海报。但运用“黄金思维圈”,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扩大宣传,就需要挑选人流量大的地方贴海报,宣传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临界知识的概念脱胎于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他正是通过不断总结那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成长为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亿万富翁。
查理·芒格指出: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爆发巨大的威力,产生“叠加放大”效应。
02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那么,应该如何快速掌握临界知识呢?作者在书中总结了“123”步骤:一个底层思维、两个底层心态、三个底层方法。
一个底层思维: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常见的“低水平勤奋陷阱”现象是,阅读很多书籍、摘记很多知识,但是无法取得成比例的收获。
此时就需要升级读书方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不断积累发现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从而直接改进工作方法。
两个基本心态:绿灯思维、以慢为快。
一是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不是第一时间找理由反驳,而应该尝试用新观点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二是以慢为快。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越需要下慢功夫。曾国藩打仗讲究“结硬寨、打呆仗”,将此方法应用至学习领域,就是花大力气打通知识阻塞,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
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一是反思。富兰克林、曾国藩等先贤均每日反思,以此发现知识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从而将过往的经验沉淀为洞见、指导未来工作和生活。
二是以教为学。将教别人的过程作为自己学习的过程,思考自己所教内容是否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
三是刻意练习。大量持续地练习,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升认知层次。
03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那么,怎样把临界知识应用起来,实现知行合一呢?答案就是前文提到的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至少做到两方面的重复:一是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二是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在遇到问题时,先找这个场景下专业解释,然后再将专业解释联系到临界知识,不断积累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刻认识临界知识。
另外,还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刻意练习,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二是要大量地持续练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04 写在最后
《学习之道》作者乔希·维茨金曾说:“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基本技能的东西,就是临界知识。从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从长期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
这个时代,正经历着一波认知变革的浪潮。愿你我都能日益精进,拥有认知战略优势,勇立潮头、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