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涉及印象笔记相关方面的知识管理。陈老师提到了几个词,inbox(中转站),信息流,知识管理,费曼。
老师每次更新的文章很长,有9000多字,看完要花半个多小时。里面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inbox(中转站),包括电子inbox和实体inbox。实体inbox包括拍照,截屏。电子inbox包括微信文章,微博,简书,知乎豆瓣等。将这些文章剪接到印象笔记,深读。
【2】在印象笔记里建立知识体系,以便归纳。
【3】用费曼原理看书。老师提到了眼到,即不要一字一字读,读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脑到是有所思考,结合自己经验理解;手到,即记到印象笔记里。
【4】在印象笔记里对文章高光和插入卡片。高光是把重点内容标注出来,插入卡片是在内容下方插入表格,在表格里写自己感想。
以上是我理解的部分,其余的内容,个人愚笨,没能理解的透彻。老师的文章还是相对有理论性的,教的很多知识是新接触的。
其中一些原理看上去很好,但是运用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印象笔记,如何分类,如何剪裁网页,如何用xmind做图。
因为报了知识管理的课程,老师送了番茄法的讲课,这个我大力赞成,试用后,效果很好。在这之前,我看书一直是2个小时连续看,中间不停歇,但是效率不是很高。但是设置了25分钟的番茄时间后,就会觉得时间宝贵,努力看书,不能走神。课后5分钟,不玩手机,完全放松,又恢复到精神的状态。
下面是关于番茄工作法的内容:
25分钟工作:
- 量线选择,25分钟只做该做的事。
- 创造仪式感,比如开始时听音乐。
- 用辅助工具抵住诱惑。
- 用5分钟原则战胜拖延症,先做5分钟再说。
五分钟休息时间: 绝对不做烧脑的事
- 纯放空,放下手机,看看窗外
- 做家务碎事
- 做伸展运动
- 直接躺在地上或者沙发上,恢复身心(适用超高强度工作)
切换问题:
将5分钟休息提升到长期战略高度,比如脑子里装个问题
专注时间太短,很容易看到2个小时:
培养长时间工作的内在工作感,发现自己没有想的那么专注。长期疲惫不如短时间专注力。
用番茄场景:
- 独自
- 专注
- 积累
- 习惯
不用番茄场景:沟通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