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爱的教育就是未来
孩子1月14日就期末考试了,可他一点都不急,周末竟然抱着手机玩了半天……
自从今年“双减”政策实施,学校的作业肉眼可见的减少了一多半,孩子也真的是放松了不少。
可紧接着父母们也免不了开始担心,孩子以前就只管学校的作业,现在作业都没了,父母更没理由让孩子学习了。
其实这位家长的感叹,表面看是孩子不爱学习,背后缺失的其实是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
01 自律是一种价值观
就像开头这位家长感叹的,在家就懒散,一有时间就投入到了游戏视频中,其实是我们不明白自律其实是一种价值观。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说我们普通人以为的努力,其实不过是高手的日常,在自律这件事情上也一样。
如果真的每天强迫自己去努力,去自律其实很累,而累的事情一定无法长期坚持。
就像达达老师在《家庭教育共读会》中所说的,我们期待的自律,最终其实是希望孩子能够培养起一个个习惯,甚至形成一种价值观。
培养自律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去形成自律的价值观呢?
02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王阳明心学中提到知行的三重境界: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最厉害的当然是第一种生知安行,在这一层是我自然而然就知道怎么做,只有这样做我内心才舒服。换个更简单的词,其实就是习惯。
第二层学知利行,我知道这样做有好处,我才会去做。而最难的当然是第三层困知勉行,只有我遭遇了挫折,可能我才会勉励自己去做。
其实放在家庭教育中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自幼就生活在一个很有自律的家庭,父母爱看书、坚持早起,喜欢锻炼身体,对孩子来说他自幼接受的适应的就是这种频率,在这种日常的熏陶中,对他来说自律就是自然而然的。
但很多时候其实是作为父母我们自己做不到,还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以孩子的见识能力,又不能理解自律背后的好处,就只能无奈困知勉行了,只有每次面对自己不好的成绩才可能发奋图强了。
所以价值观不是我们说孩子就会听,孩子首先会做的是模仿大人的行为。
所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03 帮助孩子自律的方法
家庭环境当然很重要,要不然怎么会有“孟母三迁”的成语呢?
但成人和孩子面临的情况还是不同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帮助孩子自律呢?达达老师在《家庭教育共读会》中提到了帮助孩子自律的具体方法:
1、自律分事情
第一种可以鼓励的行为。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去发扬并保持的行为,对于鼓励的要尽量的明确和详尽。比如早起、整理、读书等等。
其实就是在给孩子树立标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做到了你期待的,要及时鼓励。
第二种是不认可但可以忍受的行为。
比如改变中的反复行为。因为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要接受改变中的反复,帮助孩子设立合理的目标,降低预期,给予他改变的时间和空间,一点一点去养成习惯。
再比如,困难时刻的失误。比如因为生病而起晚了,这种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苛责,但也不要给予特别的关怀。
因为有些孩子他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用这些肢体或者是躯体上的这些问题,然后来获得额外的这种同情,然后再回到他之前的他的舒适区,所以我们这个时候不用给予特别的关怀。
就是说今天你是因为刚刚我们开始改变这个毛病,我们可以晚10分钟我就等着你就好了,你就非常简单的去描述。
第三种是必须制止的行为。比如一些安全的底线,不能在马路上玩耍之类的,这些就必须要坚决制止。
坚决制止就是我们说非常坚定简短的语言,然后不容商量的,但是也不用特别的这种愤怒。
2、清晰自律的界限
第一是要表达清晰,是孩子可以理解,可以做到的。比如不能往妹妹身上泼水,这是很清晰的。但如果我们说你可以泼一点点,不能弄湿妹妹的衣服,这个程度就不好把握。
第二是父母要站在统一战线。父母先沟通一致,再按照第一步和孩子说明,更不要把选择的难题抛给孩子。
第三是命令要简短。比如3岁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负了,你告诉他让他自己去判断,如果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躲,孩子就听不懂。还不如直接告诉他,躲开就好,就是在保护自己。
3、明确执行
如果目标是合理的,那么千万不要反复无常。看到孩子遭遇了挫折就自己先作废规则了,这样孩子就会不断去挑战你的底线,你们之间就没法沟通了。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样要做到前2点。有耐心,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好好沟通。
作为家长,我们都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就像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浙大考研学霸作息表”,学霸们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运动安排的明明白白,也因为这份自律自控的能力,这些学霸据说都是各省高考前500名的学生。
所以也有人感叹,普通人和学霸的区别,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在智商,而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自律自控的能力,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就超过了很多人。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希望作为父母,我们能多点耐心,在孩子小的时候陪伴他养成好的习惯,助力他以后的人生走得更加顺利。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爱的教育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