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吴(三)王濬其人
小说是通过写人(塑造人物角色)而记事,依其成败褒贬而表达个人意识的文学样式之一。书中第四到第六回出现好几个很重要的、有闪光点的人物,如羊祜、马隆、王濬、杜预等等。而说到西晋灭亡史,吞吴平天下是其重要的开端史,这里头,王濬的形象尤为光辉。本文特对此人作一番议论,并接着前文对他平吴建首功后的命运进行说明。
之前写羊祜的时候提过王濬,并说他是当时的四大忠臣之一(另外三个是羊祜,杜预,马隆)书中写王濬着重突出其果敢刚直、勇烈坚毅的性格,我再结合史书对他的全貌加以速写。
王濬,弘农郡湖县人(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从小就有大志,早年因为特立独行,不合儒家风范,而不受欢迎。大约是年轻气盛,很有些玩世不恭,飞扬跋扈的样子。以后,他接触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立志为人,改节修身。遂成为一个“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的人才了。
根据记载,还知道这个人是个美男子,《晋书》云“美姿貌”;《演义》谓“丰姿俊逸”。鲜明的性格,恢廓的气度,非凡的雄心抱负,再加上出众的仪表,便酿就了一段佳缘。
曹魏凉州刺史徐邈有个女儿,才貌双全,内慧外美,也就是慧外秀中,徐邈视为珍宝,令女儿自己选择夫婿。有一次,徐邈大会宾客(“演义”写是徐邈担任河东太守时,史册记载是他当刺史时)就在女儿在屏风后面窥视前来赴会的青年才俊。徐小姐一眼就相中了王濬,并告诉母亲说“这个人了不得,绝非凡器!”徐邈知道女儿心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王濬。
根据我目前的了解,知道王濬没有什么背景,不是世家子弟。从身世上说,他不像羊祜,贾充,王浑这些人,祖上历代大官辈出,要不从汉朝开始家族里面就常出公卿,要不至少从曹操那个时候开始就接连几代都有走仕途的长辈。王濬没有这种背景,跟邓艾差不多。当然,王濬家里祖上没有人当官,可算不贵;而相比邓艾,他则家境好很多,估计家里有人经商,是当地富家子弟。因为记载提到他家修得起豪宅。邓艾则是放牛娃出身。
王濬攀上了这门亲事,算是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而以后受到羊祜赏识则是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二个贵人。
王濬先是给羊祜当参军。后来,益州发生了暴乱(夷民和一些前蜀汉将领的后人大肆袭击晋军)朝廷就征用人才入川平叛。这时候,羊祜就推举王濬为广汉太守,发兵讨平。以后,羊祜又表举他当了益州刺史。如前面说过的羊祜是武统派,他考虑到益州位居长江上游,对吞吴有利,因此,他当然希望将主战的王濬留任益州——实际不仅得到留任,而且是可以专任一方!王濬一朝成了益州封疆大吏,立即就展开了武统筹备工作,训练水师,修造战船,都不在话下。
而书中还提到一件事,就是羊祜的侄子羊暨曾对羊祜这样说:“王濬这个人好说大话,容易引发意外祸患,叔叔你一定要重要他的话也应该采取措施,对他的言行加以抑制,以免他胡作非为!”羊祜听了以后,批评了侄子,并说:“你有眼无珠,不识人才。王濬如果得志,必建奇功,请不要轻视他!”这样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羊祜慧眼识英才,以及王濬是个常人不能欣赏的奇才。
以上是王濬的前传。以下,再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说说。
一如当年钟会、邓艾两路攻打蜀汉,最后因为彼此不服,军人争功,再加上姜维离间计的诱导,使得两支魏军主力发生了生死冲突一样,灭吴之后,王浑和王濬也差点打起来。
王浑祖籍太原,是地方大姓,其在朝中很有势力。王浑的儿子王济是当朝驸马爷,故也是皇亲国戚。打东吴前,王浑已是封疆大吏,并身兼数职,任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后又调督扬州,镇守寿阳。
南征之战打响后他兵出横江,破浔阳,进击城阳,在牛渚与东吴丞相张悌及督军沈莹、诸葛靓所领的三万大军爆发了决战。最终,王浑军大胜,不仅俘虏、杀伤了近八千吴军,而且,还杀死了东吴丞相张悌、大将孙震。
恰在此时,身为全军总都督的贾充大肆宣扬罢兵休战,动摇了军心。各路大军在势如破竹的局面下,纷纷屯兵不前了。王浑得到诏令后,也在江北停了下来。其实,他倒不是真心捧贾充的臭脚,甘于功亏一篑而不前。他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的打算就是拿贾充的罢兵论去打击其他主战派;凭朝廷的新诏书限制友军的攻击速度,并节制友军。然后呢,他再出面表请攻击建业,好由他总统诸军占领建业,降伏孙皓。这样一来,他就能独据全功。
这里看出王浑是官场老手,同时也是高手。贾充和朝廷挨骂,他则不动声色的名利双收。实际,他本还可以扮演一个与反战派抗争的形象——可以设想一下,到一定时候,全军停摆于前线,人人不满情绪日增,后方哑然,民众非议;这时候,他王浑挺身而出,积极请战,所获声誉必然弥漫四海!
可是,这一切都被一个愣头青毁掉了,这个愣头青不是别人,正是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将军王濬!我们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王浑当时有多气愤了!挂到脸前的肥肉被别人捡了去;煮熟的鸭子飞了,他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偏偏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投降的孙皓还动了点歪脑筋(是不是有效仿姜维搞离间计的打算则不得而知了)他同时向三路敌军表示投降。他当面投降了王濬;却还派了两个使者带着降表跑到江北王浑营中请降去了;同时,他则派人把吴国玉玺送到了司马伷的军中。这明显有催动晋军内讧的用意。相信王浑看到孙皓送来的降表后,应该把肝胆快气炸了。他必然会想:“是我击败了东吴中军主力;吴主孙皓已经派人向我投降了,你个王濬还如此不厚道的抢我功劳!岂有此理!气煞我也!”
于是,他就以王濬“违诏抗命”的罪名,引军渡江,摆开了准备攻击王濬军的姿态。这样,在赢得战争胜利之日,西晋两路大军居然直接进去了内战临界点!
好在王濬这个人虽然暴躁刚烈,却还很有大局观。这种情况下,他听从了参军何攀的建议,为了避免不测之祸,他选择了妥协。也就是把孙皓绑起来送给了王浑。这个举动一是表示我不敢争功,我只是替你完成了最后的工作而已;二是表示道歉,我王濬错了,请你原谅。
王浑得到了孙皓,方才勒兵罢战,放弃了武力解决王濬的极端做法。可是,他对王濬的恨意丝毫未消,只是改为要用政治手段扼杀王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