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伦老师的课温柔中带着力量,坚定中又散发着温暖。有理有据且有例的课堂引人入胜,下课时,大家都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课堂。我觉得对于用心付出的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能够学以致用。我可以试试。
最早,特别是结婚头两三年的时候,谈到亲密关系,我总是觉得有点想要逃避这个话题。我觉得性格差异问题,很难好好沟通。很多时候我都是选择沉默。觉得相安无事就好。
后来随着彼此磨合,孩子长大,加上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让我明白,产生矛盾或冲突的并不是性格问题,而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能有话好好说是关键。导致一个很小的事情都会吵起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深深地谈过几次,老公改变多一些,后来争吵就变得少了。
其实现在听课后发现,现在争吵少了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是不想争了,累了,觉得没有意思。有点忽视的意思。随便他说或做吧,不听就随他吧。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师所说的逃避。
对,我已经意识到亲密关系对孩子巨大影响的时候,我也想主动追求幸福。所以我来到了成长有方课堂,期望得到专业的指导。
先回忆一下,我和爱人曾经的一段对话:
我:(出差几天回来,发现有几件衣服还是没洗。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开始说:)我走了都三四天了,你有多忙?几件衣服
都不洗?
他:这几天就打算洗呢还没洗?
我:你有那么忙啊?
他:你就知足吧,很多男人从来都不洗衣服呢?
我:那你咋不和人家比其他呢
………本来只是一个没真确表达的需求,却越吵越凶,直到俩人中午饭没吃,冷战几天……
这是早些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在家里,我不是一个很爱表达的人,很多时候我都选择不说或生气时冷战,不理不睬。有特殊事情要沟通的时候,才不得已说话。
其实,用伦伦老师讲的平等关系来看,首先,我出差回来一进门的情绪已经先破坏了夫妻间的平等关系。所以接下来的沟通都是在失衡状态下发生的。当然就出现了,互助不互助,互动也没了心情。
现在如果用关系的语言重新沟通,那应该是
我:(出差几天回来,发现有几件衣服还是没洗。)回到家第一件事先问问对方过得好吗?然后找合适机会再表达需求:我出去三四天了,有些累,这几件衣服你能帮我洗洗吗?这两天要穿。
他:好的,(即使不乐意)我等一会就洗。
我:一会再帮我收个快递,好像已经在楼下了。
他:好嘞,我先取快递
女:谢谢老公!
………
这样彼此尊重的互助模式就只是模拟出来自己都觉得舒服些。这里没有命令,没有情绪,没有不满。有的只是尊重,需求和感谢。
对,我们就是要用关系的眼光看,用关心的耳朵听。我们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需要尊重对方,合理表达,学会关心,多给彼此情感账户存“钱”,情感账户余额越多,我们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以后,在我有情绪的时候,我会选择换挡切换。
通过不断学习,更多了解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的核心,多用关注,爱,包容,接纳的心态去看待对方。
1.当不良情绪来临时,我有力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变了,思绪随之而变。
2.利用七字止怒法
多练习这样的方法,让自己不生气,伴侣少生气。孩子更快乐。
以上就是今天的收获。请老师们多多指正。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