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的自行车梦(散文)
梦想因人而异、随时而变,但梦想时刻伴随人们,拥有一台新自行车就是三十多年前我的梦想。如今每每忆及,个中的酸甜苦辣总是涌上心头。
读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要到五里远的生产大队所在地,十一岁的我和本屯的同学结伴步行,夏天顶烈日、冒酷暑,冬日迎朔风、踏寒雪。虽然到了能够骑车的年龄,也知道骑车要比步行轻快许多,但我不敢奢望,大多数家庭都很拮据,全校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同学骑自行车。
黄土路上三年的“急”步当车,我们自己戏称为“‘11’号大侉车”(双腿形似数字11)。
八一年我升入初中,要到十六里远的公社中学走读。骑自行车成为上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家中无资购置新自行车,因此而辍学对小学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的我实在可惜。望子成龙的父母从亲戚家借来一台废弃的自行车:燕把,脚闸(这种通过链子制动的车子当时已不多见,今天更近绝迹);黑漆剥落,锈迹斑斑;座子的狗牙(调节座子俯仰的装置)磨平、无法咬合,瓦盖和前手闸无影无踪,后脚闸失灵,内外胎破损。父母通力合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装备这台老车。父亲把卸掉狗牙的座子绑在三角架的横梁上;前车叉根部固定一个鞋底,刹车时用脚蹬,使其与前轮摩擦进而制动,名副其实“脚闸”;胶补内胎,外胎破损处在内部相应位置打垫皮。母亲用五颜六色的碎布拼缝成座套,里面絮上棉花,希望它与供销合作社出售的座套一样绵软适度、骑坐舒适。大多数同学也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但我的这台堪为最破,特别是座子,丑陋无比地趴在横梁上,常常令我替它自惭形秽。那时的我,课后学习之余,晨起穿衣之际,脑中总萦绕着一个念头:将来一定要买一台新自行车!
在公社街头围观凤毛麟角般的一、二台摩托车后,同学们发现我的车有两处异于同类而相似于摩托:燕把,座子下无立杆而直接按在车架上,因此称之为“人力摩托车”。
这台车驮我三年,后我考入高中住校学习,八八年毕业参加工作。
此时,我工作的小镇,街上的摩托车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为圆自行车梦,我用头两个月工资买了台崭新的梅花牌自行车。
夙愿得偿。像熬过饥谨的人格外珍惜粮食,我对梅花倍加珍爱、精心保养:擦得锃亮、纤尘不染;定期换润滑油;雨、雪天不忍在泥泞、不洁的路面骑行。
几年中,梅花由新而旧;此间,遑论摩托车,连轿车都已进入部分百姓家。单位配备给我一台摩托车收税,半年后,我对它的兴趣渐渐消失。自行车情结卷土重来。重新购台凤凰牌的,彩漆翠绿,骑乘轻便,制动灵敏。我出行必骑,爱不释“身”。
骑自行车对环境无污染,且锻炼身体,多年的相伴让我对凤凰情有独钟,因此,工作之余、意惬之时,我常遛上几圈。看到今天读书的孩子们骑着色彩艳丽的彩车、样式新颖的变速车在又宽又平的柏油路上结伴而行,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青春和欢乐,我感叹,拥有区区一台新自行车不再是这一代人朝思暮想的梦了。于是,已近不惑之年的我也加入这个幸福的行列,猛蹬几脚,撒几个欢儿,摇几下铃,我感到与他们一样快乐、一样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