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奥野宣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实用笔记读书法,不如说是一本教你如何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的书籍。
喜欢阅读的人,喜欢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种。或因为这是喜欢的作者,或因为这本书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或因为文笔和逻辑。因为通过阅读这件事情,获得了良好的体验,让自己觉得快乐,所以才会喜欢阅读。与此同时,很多人读书觉得没有收获导致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还停留在“原始人”的阶段,拿到一本书,从头到尾阅读,或者死记硬背,这样就背离了阅读的初衷。其实我觉得对阅读的喜好,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能给人一种良好的阅读体验。 而这本书,在给我们介绍读书笔记方法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提升阅读体验的小方法。
1. 列出清单,找出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很多人喜欢找别人推荐书籍,推荐完了又嚷嚷哎呦一点儿都不好看。这是难免的,就像你喜欢吃咸豆腐脑我只吃甜豆腐脑一样,每个人的口味和品位都有差异。别人推荐的你不一定喜欢,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会去看。看书,=还是要符合自己的喜好。别人的书单可以看看,但真正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中。仔细分析一下,最近自己需要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从大方面找寻,再细分方向,看清楚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再进行购买和阅读。
2. 合理利用在线清单筛选书籍
作者常用的在线书籍清单是亚马逊。当然我自己也是了。(此处非广告)。亚马逊的清单分为购物车和心愿单。如果不着急购买的可以加入心愿单,急需的就放购物车。而且亚马逊、京东、当当等在线商城的数据分析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根据你的阅读习惯找出你可能喜欢的书籍。大家可以加完购物车再进一步筛选。
3. 想阅读什么书——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
很多时候大家想读书一是求朋友推荐,二是自己花时间在网上找。但是第一点之前也说过有弊端,而第二点专门花费大量时间找书又有点浪费。作者的观点是“选择图书,重要的是看平时收集的信息,要经常竖起敏感的天线。平时提高了敏感度,就算没有特意去找,也能在日常生活里收集很多有意思的信息。” 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网络、电视、生活中的聊天,甚至是看电影、逛商场的时候,获取相关信息,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从而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和书籍,进而进行合理的阅读。
4. 多看看别人的书评
看书评也是选择书籍的一部分。国内也有很多报刊会提供书评的栏目。但是有一些报纸侧重产经,有的侧重娱乐休闲,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睁大眼睛瞧瞧了。 找到相关书评,看看书评的内容和口味跟自己是否相似,再做购买书籍的定夺。
5. 重读读书笔记
如果针对书籍做了笔记,那么及时记忆、重读笔记也是有效吸收书本内容的好方法之一。重读笔记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三天、一周、两周,都可行。
6. 在博客等地方写书评
写书评是“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的方法之一。写书评是让自己对书的内容进一步消化的好方法。如果不是严格需要发表的书评,格式、内容也是没有限制的,完全可以自己发挥来写,把自己读完书之后的收获和感想写出来,把自己学习到的关键点记录下来,一方面让自己对于书籍的内容有个更加清晰的记录和认识,同时也有机会跟阅读过这本书的同好有个对照,让彼此的交流迸发出火花。
7. 多读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一种能将好奇心与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旅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各种历史古迹、建筑,看新闻的时候难免碰到国际局势,逛公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植物;如果多看看百科全书,我们对世界也能有更多层次和维度的了解和理解。旅行和逛公园的时候自己就能给自己当导游,而结合自己的知识看着眼前的实物更加有志趣,而看新闻和写文章的时候,因为对各方面情况都熟知或了解,面对事情的分析能力也会愈发清晰。
8. 带几本书同时阅读
对于一些没有耐性的人来说,这也是提升阅读体验的方法之一。有时候难免对某本没看完的书产生了厌倦,那么先换一本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决定好这几本书的领域也很重要。”可以带几本不同领域的书籍换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