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演示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茶艺的美学是:
艺术的美学;
技术的美学;
民族文化的美学;
也是生活的美学;
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透逸
出中国人特有的人文气息。
1、 茶艺演示的形象要求
(1)自然和谐
茶艺演示,要与观众交流,举止至关重要。
(2)从容优雅
完成茶艺冲泡过程容易,而茶艺冲泡过程中的从容优雅的神态并不是人人都能体现的。
(3)清神稳重
稳定镇静而不出差错的冲泡一道茶乃是茶艺表演的最基本要求。
2、茶艺演示的气质要求
(1)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求茶艺演示者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这样才能表达出
茶艺的“精、气,神”;
通过茶艺演示的形式,传承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表现
茶艺的审美,让观赏者静静的体会出其中的幽香雅韵。
(2)、完美的艺术造诣
茶艺演示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演示这要先顺应茶性,掌握好选茶、 鉴水、试温、择器,科学的编排程序,灵活掌握每一个细节,泡出茶的特性、真味。 同时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才能充分体现出茶艺之真谛。
茶艺修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体势: 是身体姿态和身体动作帮助塑造形象,
辅助口语传情达意。
坐要正
立要-直
行要一稳
手势-圆活、连绵、流畅
在模仿他人动作的基础上,要不断学习,
加深思索,由形似到神似,最终形成自己独
树一帜的风格.
茶艺技能,既包含泡茶的技术,又包含品茶的艺术.它涉及茶叶、茶具、水、温度、时间、
环境等诸多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是茶艺的基本技能。
什么是泡茶?
泡茶,是用开水浸泡成品茶,是茶叶中可溶物质溶解于水,成为可口茶汤的过程。
冲泡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选
择器具 调整水温、把握用量、控制时间,
从而使茶的香味、 色泽、 滋味得以充分发挥。
茶艺三要素
泡茶水温,润茶时间,茶水比例+合适的器具
泡茶物质三要素:
茶器水
1茶:类型(种类)质量(等级)用量(茶水比例)
看茶泡茶:首先要懂茶,只有在识茶品、知茶性
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选器择
水 把握用量 控制时间等, 才能泡出一杯色、
香味,形俱佳的茶品。
2、器:器质、器形,器积
器为茶之父: 茶叶与茶具的搭配是很重要的,这
是泡好茶的一大要素。 故有 "器为茶之父"一说。
3、水:水质、水温、水量
水为茶之母:好茶还需好水冲泡,才能相得益彰。"龙井茶,虎跑水”,名茶用好水冲泡,可以更显名茶本色,美上加美。
水温
水温,在泡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影响到茶的色泽、 香气、 滋味, 形状。
泡茶的水温应以能充分发挥茶的滋味和香气,而不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为原则。
水量(茶水比例)
应根据茶叶品质、 器具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区
别,一般而言茶与水的比例为:
绿茶,红茶-1:50;乌龙茶1:20~22;普洱茶-1:40左右。
冲泡
矮玻璃杯:西湖龙井、 碧螺春盖碗杯:茉莉花茶
小型紫砂壶:铁观音 盖碗功夫茶:祁红
西湖龙井(下投法):
备水、备具、布具、烫杯(回旋斟水法)、置茶
(2.3~2.5g/杯)、润茶(回旋斟水法) 、赏茶、
冲泡(凤凰三点头) 奉茶(取回赏茶碟)、收具、
行礼,加水,退场
碧螺春(上投法)
备水、备具、布具、赏茶、烫杯(回旋斟水法)
斟水(回旋斟水法+中心定点细流高冲) 、置条
(2.3~2.5g/杯)
奉茶(取回赏茶碟)、收具、
行礼、加水、退场
铁观音:
备水 、备具 布具 赏茶 烫壶(回旋斟水法)、
置茶(7.5g/杯) 醒茶 (回旋斟水法+中心定点至满而不溢)
刮沫 留香、 冲泡(回旋斟水法+中心定点至满而不溢) 淋壶 烫杯(狮子滚球)分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奉茶 (取回赏茶碟) 收具 行礼 加水 行礼退场
日常茶会
茶会主题 所用茶品 茶点 茶会流程, 要求规定、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所需物料 工作人员分配等
主题:
它关乎着会有多少人愿意来参加。 主题确定好,
才能更合理的规划出合理的茶会流程。
环境:
场地 音乐 插花 茶点 灯光,以及供水承接,
人员安排。 主泡 助跑的协调工作。
人数:
人数不宜太多,为了更好的品茶,每桌最多不可
超过10人,5~6人为宜。 可根据人数分为几桌进行。
审评初级
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 炒青:3g,4min
祁红、滇红:3g,5min
茉莉花茶:3g,3min、5min
铁观音:5g,2min、3min、5min
九香彝黄四川乐山
水丹青张志峰 茶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