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十二点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反思自己育儿的碎碎念,本以为十二点没啥人会看,出乎意料的是凌晨两点收到了以前学生的一封长信。告诉我说看到我的反思,深有感触。她为我能够共情孩子的心理和角度点赞,也向我倾诉了她成长的阵痛,与父母之间的纠葛,现在的成长以及对我的感念。她说在她人生至暗的时候,也给我写了长信,只是没有发给我。这次看到我的文字后,忍不住又给我写了一封,这次发给我了。
我很诧异,这个孩子我只带了一年多。而且作为科任,在她们班一天也上不了两节课。但从她的表述中 ,我成为了她的重要她人,很多时候她会想到我。朋友圈里有不少以前的学生,那会儿没当班主任,只是他们的科任。离职后,很多宝宝舍不得我。说喜欢我的课,喜欢我成为她们的语文老师。
前两天开家长会,隔壁班的家长见到我也非常热情,给我表述孩子多么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老师。然后很有意思的是,我自己班家长的反馈可以感受到,我自己班的娃对我的敬畏却是更多的。其实我自己也有感觉,作为科任去隔壁班上课的时候,感觉轻松、愉悦、高兴,在自己班作为班主任上课的时候,会不自觉严肃、黑脸。
这样的现象不仅止于班主任和科任的区别,许多教师妈妈也会如此。在学校里是学生的老师身份时,温柔、耐心。回到家成为自己娃的妈妈后,暴躁、严厉。
这很值得思考。单纯是个科任的时候,可以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单纯是老师的时候可以赢得学生的喜欢。成为班主任的时候,成为妈妈的时候,却不受自己娃待见。如果是班主任妈妈,更是一场“灾难”。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是距离产生美?也或许是降低期待产生爱?作为科任只管学生一个学科的学习,双方相处时间短,对于学生的其余德育违纪无需直接负责。相处时间短,对学生期待和要求更少,批评少自然也就矛盾摩擦少。而班主任每日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学生,方方面面都要管到。自然约束更多,要求更多,批评更多,不受学生待见就很正常了。
回顾科任生涯,站得离学生远一点、要求松一点、课堂欢乐一点、活动多一点,就很容易得到学生的喜爱了,这并不难。但反过来想,作为教师,得到学生的喜爱更重要?还是严格要求,指引学生发展更重要呢?站在成人角度,也许是学生的发展更重要,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但通情才能达理,如果情绪情感链接不够,这指引与道理也很难传达到学生心中去吧。
所以应该探索的是如何找到这其间的平衡,做学生又敬又爱的师长,这个尺度需要拿捏。我想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妈妈,都应该修炼的是: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理期待、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态度、轻松幽默智慧的教育语言。从提升认知开始吧~